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理论篇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9日 星期四

    一个产生伟大思想的时代

    作者:唐凯麟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9日 06版)

        【专家谈】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作为一名年届耄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为70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欢欣鼓舞。

        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困难,姊妹又多,父亲不堪重负,决定要我去做学徒。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大概是1951年,国家在城市普遍开展“劝学”运动,我是适龄儿童,自然成了街道劝学的对象。经历了初中、高中,1957年我有幸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并于毕业后进入高校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而今,在普天同庆中,回首往事,我深怀感恩,这既饱含着我对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豪情与喜悦,也饱含着我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无限憧憬和无比自信。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领域,无论是研究成果、队伍建设,还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水平。作为过来人和见证者,我备受鼓舞,深感欣慰。

        当然也应该看到,70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不少艰难与曲折,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前进并存的历史过程。同时还应看到,即使在今天,虽然我们已经取得引以自豪的巨大成绩,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仍然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我们没有理由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沾沾自喜,更没有理由在存在的问题面前裹足不前。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克服困难,迎难而进,是当代中国有作为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我以为,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创造新成果,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繁荣,使之更上一层楼,达到新水平,进入新境界,应当做到以下方面。必须继续抵制那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边缘化不良倾向,批判各种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错误思想,理直气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特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召唤。必须继续克服残存在一部分人身上的那种“文化自虐”“文化自残”的扭曲心态,努力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知道,自信是创新的精神基础,而创新则是民族的灵魂、前进的不竭动力。必须继续克服那种把学术标准、艺术标准同实践标准对立起来的“遁世主义”自欺欺人的态度,摈弃那种急功近利、待价而沽、唯利是图的市侩作风,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始终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建构,这是对“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的朴素真理的遵循。必须克服那种抱残守缺、拒人于国门之外的封闭心理,清除那种盲目跟风、拾人牙慧的殖民心态,坚持开放的思维取向,继续拓展我们的文化视域,努力跻身于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之中,这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应有姿态和担当。只有坚持这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坚持正确方向,不断发展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用自己的坚守和努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唐凯麟,系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