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9日 星期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发展意义重大

    ——来自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声音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9日 07版)

        江苏苏州,读者在书展上选购书籍。王建康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上海,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第一圆桌会议现场。本报记者 颜维琦摄/光明图片

        2019年9月10日至11日,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黄浦江畔举行。在第一圆桌会议上,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聚焦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围绕中国发展道路的主要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机遇和挑战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第一圆桌会议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光明日报上海记者站协办。这是自世界中国学论坛创办以来,首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议题展开研讨。中国巨变的速度,让与会专家感触颇深。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分享巨变背后的中国经验

        与会学者回顾新中国70年发展的主要历程,探讨了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其最基本经验在于“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教授认为,中国取得成功的奥秘在于做好“结合”的文章。“结合”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关键。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崔桂田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在于既以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政党文明发展为大逻辑,又有自己内在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牢记初心使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胡键认为,中国道路是中国社会实践的产物,这种实践则是文化反思的结果,包括在技术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进行的反思。新中国70年的历史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搭建更加包容的联系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与会学者从中国发展道路出发,分析其世界意义。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认为,当下西方自身的治理模式正面临逆全球化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方法论层面丰富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但是这一道路不能泛化和照搬。

        在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看来,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道路不仅是政治发展道路、社会发展道路,根本意义上还是一条文明发展的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认为,当今世界面临着很多挑战。西方传统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概念与逻辑已经无力解释“西方之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之治”则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政治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国外学者对此颇为关注。英国牛津大学公共政策中心主任阿兰·哈德逊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比较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他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建设引发了许多国家的共鸣。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天主教大学副教授哈维尔·维德尔指出,当前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正在减小,中国的影响却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求同存异、灵活多样性,中国所具有的这些特质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包容的联系网。

    迎接大变局下的风险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李翠玲认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此,中国需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参与全球贸易治理体系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执行主编王瑾建议,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方面要积极承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责任,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胡振良认为,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认识,其创新发展的方向是科学把握作为客观基础和现实依据的“世情”和“国情”,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世界格局特点进行创新分析,与时俱进地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分析。

        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韦定广指出,现代化、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三者之间既有内在统一性又有内在矛盾性,能否在清醒认识国际环境和中国现代化特性的基础上,充分深化改革、利用自身政治优势,努力化解内在矛盾,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

        (本报记者 曹继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