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甘肃省兰州新区成为国家批复设立的第五个国家新区,之后700余座丘陵短期内被推移,如今“两区八园两通廊”已逐一从图纸中落地在秦王川盆地。目前兰州新区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是甘肃省对外开放重要的窗口和门户,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
兰州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平行伴随着新区基础建设、产业生态建设、本地人才生态建设,因此称为“原生智慧城市”。相当于是在一张白纸上建设智慧城市,所以没有历史包袱,所有数据都可以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存储和共享;集成商也不必绞尽脑汁,兼容既有ICT基础设施,因为一切建设几乎都是从零开始。甚至,兰州新区里的每一处城市基础设施,在建设初期就已申请了数字身份证;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已被预先埋入数字基因。同时,物联网、大数据、GIS、视频、融合通信等智慧城市建设所必需“能力模块”,在顶层设计形成之初,就已经被统筹规划。
兰州新区担负着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使命,定位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就是说,“原生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完全超越了科技范畴。但兰州新区担负着的区域使命,要求其更重视产业快速发展,更重视赋予“新移民”幸福感。
智能城市建设已经与城市发展融于一体。既要考虑民生服务便捷,也要关注营商环境优化;既要谋划科技产业化聚集,也要注重产业科技化升级;既要引入科技生态,也要培养本地人才。而且上述工作环环相扣,必须同步进行。
智慧城市不能出现断点
正因担负如此多重使命,原生智慧城市建设,就更不能出现断点,而且新区必须要体现新气象。2017年,兰州市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同年,双方共同编制形成《兰州新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并规划了基础平台、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智慧城市运营等22个项目。新区总体方案自下而上,可以体现为:3网(eLTE市政无线专网、电子政务外网、物联网)+1平台(数字平台)+1个智慧大脑(IOC智慧城市运营中心)+N个应用(聚焦善政、惠民、兴业3个维度)。
智慧城市建设“三步走”
在一张白纸上建设原生智慧城市,必然会减少很多羁绊,但一切从零开始,缺乏历史数据积累,即使建设了扎实的底层平台,设计了充满智慧因素的应用系统,也不一定能立即体现价值。
因此,兰州新区智慧城市总体建设分为三步:第一步集中资源于基础建设,当前已完成政务云、政务外网、大数据平台、城市智能运营中心、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项目;第二步正在重点建设应急指挥、网格治理、智慧教育、平安城市、智慧物流、智慧水利等业务;第三步则将推进大数据在更多行业的开放和应用,使智慧遍及社会生活、产业经济的方方面面。这三步规划充分体现了急用先行,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建设思路。当然,数据积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兰州新区则是以智慧应用为入口,逐渐形成数据沉淀,而数据又将成为此后提升民生服务、推动产业升级的原动力。
目前兰州新区已建设形成“中心医院—县区医疗—村镇卫生所”三级联动的智慧医疗体系。新区60岁以上老人,均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新区居民的电子病历也已实现共享,足不出户就可接受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疗会诊。可以说,智慧医疗已经充分体现了数据打通、业务系统联动的价值。再以智慧政务为例,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可办事项达到761项,307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事件办结率达到97.3%,网上可办率、可在线受理率、累计在线申报率位居全省前列。同时,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137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承诺制项目审批时限从45个工作日压缩至26个工作日,企业开办事项1个工作日内办结。
华为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2019年,兰州新区入选“中国最具营商投资价值的新区”。这也离不开华为的努力,华为既提供了计算、网络、存储等ICT技术支持,也将物联网、大数据、GIS、视频、融合通信等资源进行了统筹规划;既看到了科技创新改变应用体验,也看到了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华为眼中的智慧城市,不仅是善政、兴业、惠民,还包含了科技、产业、人才等所有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元素。
有人说,华为在智慧城市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是源于其工匠精神,这正如兰州白塔山下的“黄河第一桥”,百年之后仍在发挥作用。
相信在华为的战略支持下,未来兰州新区的辉煌可以预见,也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