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邮政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包裹快递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成为世界邮政业的动力源和稳定器。9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介绍了我国邮政业取得的巨大成效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年均增速41.5%
我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寄递市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邮政业在邮政体制改革、优化行业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1949年,我国邮政业务总量仅1.6亿元,到2018年年底,全国邮政业务总量已经达到12345亿元,增长了7700多倍。快递服务从无到有蓄势崛起,快递业务总量由1988年的153万件激增至2018年的507亿件,年均增速高达41.5%,已经成长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寄递市场,对世界增长贡献率超过50%。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邮路长度仅70.6万公里。2018年,邮路和快递服务网路单程长度达到3944.8万公里,拥有各类营业网点27.5万处,分别是1949年的56倍和10.4倍。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综合利用,连接城乡、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
新业态、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邮政业的发展提质增效。2018年,全国建成200多个智能化分拨中心,电子运单使用率超96%,极大提高了各环节处理效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装备加快应用;邮政光学字符识别分拣技术以及“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等技术装备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经过70年的不断发展,邮政业生产运营效率持续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显著增强,新业态不断涌现,企业实力大幅提升,与关联产业衔接更加紧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纯、底色更亮、根基更牢。”马军胜表示。
促进村村通邮
让城乡享有同样的邮政服务
“我国有6亿人住在农村,享有和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是他们的期望,也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今年全国的快递量预计600亿件,其中有四分之一来自农村,农村的业务增长速度比城市高10个百分点左右。”马军胜表示。
70年来,我国邮政普遍服务的可及性、均衡性不断提升,快递服务遍布城乡并开始向村一级延伸,总体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目标。到2018年,全国共建成村邮站17.8万个、“邮乐购”站点61万个,基本覆盖了行政村。
目前,全国50多万个行政村中还有3万多个没有完成直接通邮,越到后面路途越远、越艰难,为此,邮政管理部门和邮政企业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关键点上,连续多年重点推进。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邮政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通过邮政、快递渠道基本实现建制村电商配送服务全覆盖。这为邮政业向农村地区的延伸发展明确了方向。
“村村通邮以后,城里的人能及时采购到村里的新鲜水果,这为农业现代化找到了一条新路。”马军胜表示,下一步,要把邮政快递网络渠道跟电商紧密衔接,打造出“邮政快递+农副产品+农村合作社+电商能人”的模式,为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增砖添瓦。
补齐发展短板
推动邮政快递企业“走出去”
在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我国邮政业依然存在短板,主要体现是:业务规模与国际市场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服务对象以服务流通消费为主,80%服务电商,只有20%是商务性、政务性服务;质量、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枢纽与末端服务网点的差异较大,末端服务还有待提高;行业发展与治理体系能力不平衡等。
马军胜指出,为了补短板、强弱项,将重点推进“两进一出”工程。一是快递包裹进厂,促进邮政快递企业跟先进制造业紧密融合,让工厂采购零配件像网购一样方便、有更多的选择,大大减少库存,提高产品品质;二是促进快递进村,让快递尽快下沉到行政村,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出”是推动邮政快递企业“走出去”。
70年来,我国邮政业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推进,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快递企业也加快在重点国家和重点地区的网络布局,跨境寄递、国际物流和海外仓的业务迅速增长。“接下来,要配合跨境电商出口多元化的需求,在东南亚、欧美日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市场。同时也要抱团出海,支持邮政企业拓展商业渠道,倡导借船出海,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一张风险可控、安全可靠、通达广泛的国际寄递物流网络。”马军胜表示。
(本报记者 鲁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