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3日 星期五

    “停止暴力,方可前行”

    ——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谈香港局势

    作者:本报记者 林卫光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3日 07版)

        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最早对香港的了解,是通过自己的父亲杰克·佩里。1953年,杰克·佩里带领英国工商界有识之士,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展开著名的“破冰之旅”,从香港中转前往北京。“那时的香港还比较贫穷,只是一个贸易港口,制造业开始发展,但是还不是一个金融中心。”

        1972年,佩里跟随自己的父亲,第一次来到香港。“我记得那时已经有一些摩天大楼,九龙到香港岛海底隧道还没开通,人们都是搭乘渡轮。街上非常喧嚣,但是一切的节奏都很快,效率很高。纺织业已经开始发展,为欧美市场制造服装。我在1972年见到的香港,还在英国人的统治和管理之下,当时没有人会想到1997年的回归。”

        1972年起,佩里频繁前往香港。“我看到英国对香港人的影响非常明显,那里的孩子们都穿着英式校服,学校向他们教授英国价值观、宗教等。孩子们确实也学一些汉语,而且他们的家庭都是华人,但是,学校对汉语教育没有足够重视,这也就造成了现在的一些问题。”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给香港带来了巨大改变,香港的一些制造商可以迁到中国内地。他们离开了香港拥挤的空间,可以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很多人取得了成功。”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怀抱,佩里应邀前往观摩回归仪式。“邀请我的是中方而不是英方,因为我对港督彭定康的工作提出过批评和反对,这让英国官方不太高兴。我对彭定康做的事情不赞同,我认为他没有理解历史和当时的整体情况,他让香港人很困难。我当时是这样认为的,直至今天还是这么看。”

        作为香港回归的见证者,佩里表示,自己一生中从未经历类似的事情,绝大多数殖民地的过渡时期都是充满暴力的,甚至导致很多人丧生,但香港回归是一次和平、成功的回归。“我认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为香港和平回归找到了办法,他没有要求香港发生根本性变化。”佩里现在还记得,当时英方和中方各有一场仪式,英方的仪式在室外,下着大雨,中方的仪式在室内,雨过天晴,“那天的天气似乎也象征着改变。”

        佩里说,现在的香港年轻人需要住房、就业,需要机会。“但是对于政府来说,很难简单用提供机会来回应抗议和暴力,因为这会给人一种印象:抗议是正确的,暴力是正确的。在一个家庭内部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佩里认为,目前的敌视和紧张状态无益于局势的好转,“暴力必须停止,只要暴力还在继续,那么就无法找到前进的道路。”佩里建议,可以设立为期6个月的“和平期”,抗议者停止暴力,给特区政府时间出台措施。“只是,我不知道抗议人群中的暴力分子会不会有这样的意愿,他们或许会继续制造麻烦。政府必须避免抗议人群被那些要给北京制造麻烦的人所控制。”

        在谈到中央政府的态度时,佩里说:“有些人明显希望让中国在国际上难堪,希望逼迫中央政府派遣军队,他们希望中国出问题。我相信中央政府非常清楚这一点。中央政府目前保持了克制,因为他们不想陷入挑衅者的圈套。但是,出于香港安全的考虑,中央政府可能在某个特定时刻,不得不采取行动。政府会让大家知道,暴力抗议不是被无限度容忍的。”

        近日,英国个别议员要求英国政府给予部分香港人英国护照。佩里对此表示,这不是英国的角色,况且,英国政府正在减少移民。对于香港抗议中出现的美国国旗,佩里说:“我觉得不需要过度关注这些国旗。我确信,如果美国人在香港有动作,北京肯定会知道是哪些人,也知道如何应对。中国对于世界各地的颜色革命都有跟踪和仔细研究,知道滋事者如何运作。”

        佩里对抗议事件给香港经济造成的损失表示担忧。他说,这将导致香港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地位下降,这对香港地区、中国、英国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他表示,香港因其专业能力、金融业务、法律业务、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尊重,这值得珍视和保护。“有些人现在已经因为抗议而避免前往香港了,这必须停止。”

        佩里特别指出,大湾区建设对香港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对现在五六十岁的人们来说,他们可能是大湾区的建设者,但是未来建设成功后真正的受益者,是现在的年轻人。必须让香港的年轻人意识到,这是属于他们的一项计划。他们将来可能在这一区域,成为律师、金融家或者公务员,他们现在就应该到大湾区的其他城市看看,这些行业的人是如何工作的。腾讯、阿里巴巴等大企业都是值得他们参观并在未来寻找工作机遇的地方。”

        关于大湾区建设,佩里还表示,如果香港和深圳地方政府能够紧密合作,那么就会打造世界实力最大的都市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就会把自己的总部迁到这里。“现在的抗议和暴力必须停止,如果局势能够恢复平静,那么香港未来就是大湾区的金融和法律中心,如果不能,那么香港就很可能不会这么重要。局势稳定下来后,香港特区政府就可以思考改革,中国4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在的香港也需要改革,以让年轻人更多地参与大湾区的建设。”

        (本报伦敦9月12日电 本报驻伦敦记者 林卫光)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