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这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多年,4次建城,3次建都,是巴渝文化发祥地。这里是重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贾争占之埠、天伦绝美之地。
9月11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唐良智,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鸣围绕“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如今的重庆,敞开大门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始终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同步,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如今的重庆正在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敞开大门推动高质量发展。
交通方面,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联结长江经济带各港口城市群,经太平洋面向亚太地区;向西,经团结村站直通中欧班列(重庆),面向我国西北及中亚、欧洲地区;向南,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联通我国西部与东盟国家及其他地区;向北,“渝满俄”国际铁路经满洲里出境至俄罗斯。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铁、空、水、公”四位一体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基地已经形成。
2018年重庆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363.19亿元。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连续8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00亿美元规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落户重庆287家。2018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位列全国第九,中西部排名第一,外贸进出口总值5222.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成为重庆外贸“新亮点”,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额21.3亿美元,在中西部排名第一。
如今的重庆,早已是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独特的地理优势,使重庆“城在山中建,水在城中穿”,山水凝结了重庆的城市风貌与城市精神的精华。重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特征愈加凸显。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放”方针,不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积极推进三峡库区、武陵山区等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重点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3%,其中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超过50%,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重庆全面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部署和国家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要求,持续实施碧水、蓝天、宁静、绿地、田园等“五大环保行动”,主要环境指标持续改善。2019年,重庆将完成营造林600万亩以上,推动50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
如今的重庆,正向着新的使命努力前行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重庆视察指导,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新时代重庆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
其中,“两点”定位,即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两地”“两高”目标,即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发挥“三个作用”,即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从全局谋划一城、以一域服务全局,团结一致、沉心静气、埋头苦干,推动全市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今天的重庆,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本报记者 杨旗 张国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