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1日 星期三

    壮美长江 诗画宜昌

    ——宜昌探索长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观察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张锐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1日 01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仲秋时节,湖北宜昌已初现橙黄橘绿的景致。循着潺潺的溪水,漫步在点军区的车溪老街,土家风貌令人流连忘返。长江三峡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自然风光雄奇秀丽、美不胜收。

        近年来,宜昌聚焦生态长江,共绘“诗与远方”,突出“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主题,为山水倾注文化之魂,书写长江生态文化旅游华章。今年上半年,宜昌接待游客4948.74万人次,同比增长12.81%;旅游收入513.88亿元,同比增长13.37%。

    文化为山水注魂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宜昌得山水清气,积风云壮观,自然风光历来为人所称道。特别是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气象,更是让宜昌名满全球。

        宜昌之美,贵在山水。为护住一江清水、两岸青山,宜昌壮士断腕,拿“支柱产业、吃饭产业”开刀,分类施策、强力推进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同时,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配套建立河湖警长制和市级督导员制度,对境内河湖分级分段管护。此外,“三峡蚁工”“生态小公民”为代表的社会大众自发投身长江大保护。如今,长江“微笑天使”江豚已长驻宜昌,成为当地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一个见证。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雷文洁认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产业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在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是培育长江经济带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必须奋力当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宜昌着眼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业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示范作用。

        今年端午时节,宜昌秭归举办了以“我们的端午 世界的节日”为主题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两岸屈氏美食文化交流、屈乡非遗文化传承展示及体验、“我在秭归过端午”等文化盛宴接连开席。其中,秭归9478名民众齐包粽子,更是创造了“最多人包粽子”吉尼斯世界纪录。秭归正根植于屈原文化、端午文化、柑橘文化、峡江文化,努力打造秭归IP。

        “+文化”,不止体现在节庆,更是浸润到山石草木,生产生活。在兴山昭君故里回味家国故事,到三游洞景区咂摸历代文人有关三峡的诗文佳作,往当阳品读三国历史文化,去三峡人家风景区徜徉于幺妹子的山歌和纤夫的号子……

        宜昌聚焦“诗与远方”,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打造文旅惠民品牌,推动“一县一特、一村一品”。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长江钢琴音乐节、西陵庙会、远安嫘祖庙会、长阳廪君文化节、五峰土家女儿会等区域活动内涵丰富、地域特色鲜明。三峡国际房车露营基地获全国“五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称号。五峰自治县茶旅古道游获评2018年度全国茶旅金牌路线。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唐昌华表示,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的主体产品是水上旅游产品,原生态、原文化的属性更为明显,所以长江三峡区域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原生态、原文化的基础上,必须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目前,宜昌已建成总长度约900公里、串珠成链的12条生态景观廊道,正在塑造宜昌的生态文化旅游格局。

    生态文化旅游为区域发展赋能

        “旅游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有利于处理好三峡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9月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云彦在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2019年鄂渝轮值主席会议上指出,长江三峡旅游合作发展要成为三峡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

        近年来,宜昌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通过务实举措使旅游和农业、体育、林业、交通、商贸、会展等行业的融合不断深化,不断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需求,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生态文化旅游携手农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中国柑橘看湖北,湖北柑橘看宜昌。”宜昌每年可为全国人均提供5市斤柑橘。2018年宜昌旅游扶贫助推6496个贫困户成功脱贫,3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生态文化旅游牵手体育,开拓全域旅游新方向。在宜昌,好山好水好风光为户外休闲运动提供了广阔舞台。宜都、枝江、远安、五峰、夷陵等地主打登山、自行车运动;远安、兴山、秭归、点军、猇亭等瞄准漂流、龙舟等水上运动、汽车越野运动;秭归、长阳、夷陵等地聚焦滑翔、动力伞等航空运动。

        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春烺表示,多年来打造的精品体育赛事,催生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有效推动了宜昌旅游产业发展。

        宜昌还借助旅游的东风,积极推动商贸发展。在第十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之际,宜昌召开投资洽谈会,总投资345.64亿元的40个项目现场签约;举办国际经贸高端资源对接会,19家外商企业与宜昌现场签订3.93亿美元合作订单。

        在激活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交融活力的同时,宜昌还在跨区域合作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上做文章。

        2009年5月,湖北、重庆共同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协议》。此后,双方通过强化品牌营销、制定奖励政策、完善联合执法、推动区域规划编制、打造无障碍旅游区等举措,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0年来,长江三峡区域旅游接待量增长6.3倍,旅游总收入增长7.6倍。

        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表示,宜昌作为鄂渝两地交流合作的中点和枢纽,将借助鄂渝轮值主席会议平台,进一步深化与兄弟城市有效对接,携手将长江三峡区域建设成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核心板块。

        (本报记者 夏静 张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