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

    做祖国需要的最美白衣天使

    作者:王克荣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6日 10版)

        35年前护士学校毕业时,老师说,我们班必须分配一个人到传染病医院工作。说完,班里瞬间沉寂,我也屏住呼吸,用余光打量周围人——没人举手。我是班里的团支书,要带头!就这样我被分到了这家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地坛医院。从此我与传染病护理结缘。35年里,我总共护理了27种传染病、患者5万多人。

        我的手机里大部分是艾滋病患者的电话,从最开始的几个、几十个、到今天的上千个。每天24小时为艾滋病患者开机。因为我的一次安抚、一个指导性意见,就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我真正接触艾滋病患者是1997年,和大家一样,一开始我也很紧张,进入病房时,就会用帽子、口罩、隔离衣“武装”自己,但与他们相处20多年,我已经从当年那个紧张不安的小护士,变成了他们口中的“王姐”。

        其实,艾滋病并不是大家想得那么可怕。有一次聚餐,患者小李吃了几口,发现菜里有肉,他指着自己的饭盒说:“王姐,我不吃肉。”我没有犹豫,夹起小李饭盒里的肉放进自己嘴里,小李一下惊呆了,他说:“王姐,我家人都做不到这样!”其实,我这样做是想告诉大家,消化道不传播艾滋病。歧视往往来自认识上的误区。

        在多年护理艾滋病患者过程中,我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风险。一次,一位艾滋病患者突发癫痫,咬破了自己的舌头。抢救时,我尽管戴了双层手套,但就在往病人嘴里塞牙垫的瞬间,抽搐不止的病人一下咬住了我的手,当时我感觉钻心地疼,手套也被咬破了,上面全是血……我立刻到洗手池进行冲洗,发现手上虽然有深深的牙印,但没有破皮,经过消毒后,我继续抢救病人。

        为了给患者更多的帮助,我们成立了北京红丝带之家。我们帮助过的患者纷纷加入到志愿者行列。目前,我们志愿者队伍已经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人。我的丈夫、女儿都成了艾滋病工作志愿者。红丝带之家,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重返社会,让他们充满对生命的敬畏与生活的勇气,也让社会更加包容。

        与“艾”同行,我将永远与我的患者们在一起,用特殊的方式表达着我对祖国的爱。

        (作者:王克荣,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护士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