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川航空飞行员刘传健。很多人认识我是因为去年“5·14”飞行事件。当时,我驾驶的空客飞机正飞行在海拔9800米的高空,突然,挡风玻璃爆裂,驾驶舱瞬间释压。仪表盘上所有设备失灵,眼前一片红灯。飞机就像个铁块一样,噌噌往下掉,眼看就要撞到山头。
零下40多摄氏度的低温、极度缺氧、巨大的噪声,失控的飞机,压力变化后动一动手指都像举起几十斤的哑铃。这是任何操作手册上都没有的紧急状况。作为一个机长,我比后舱乘客更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我绝不可能放弃,我的身后有120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那是数百个家庭啊!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保持飞行姿态,把飞机飞出高山区,至少,有人能幸存。
收油门、转方向……凭着自己对飞机的了解,我在30秒内做了36个动作。飞机终于保持住姿态,10分钟后,飞机飞出群山。这时,我想飞到就近的成都双流机场。尽管不知道减速装置、起落架是否正常,最差在平地上迫降,至少有很多人能活着。凭着对航线的记忆,我把飞机飞回机场。
惊心动魄的34分钟,顺利落地,大家安全。事后,中国民航局通过提取黑匣子,复盘了事故发生后我的操作流程,36个动作全都标准到位。如果有任何一个闪失,结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事件发生后,空客公司调整了飞行手册,并按照我的操作,设计更为规范的流程。
有人总结:奇迹时刻,是专业在闪光。什么是专业?在我看来,专业是一种选择,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专业是一种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专业更是一种水准,无论遭遇怎样极端情况,都能临危不乱。
靠什么锤炼专业精神,我想是勤奋、爱岗、敬业和不断钻研。飞行28年,从战斗机到民航机,飞机的每一个部件我都了如指掌。每一个技术要领,我都要成百上千次地练习。到后来,这些技术动作,已经融到我的骨头里,成了大家说的人机合一。
20多年来,每次飞行后,我都会总结这一次飞行过程;飞机程序更新,我都第一时间关注,及时掌握。作为教员,我常给学员说:“要把一样的航线,飞出不一样的感觉。”
航空飞行无小事。每一张机票,都是乘客对我们的信任。每当飞机平安降落,透过驾驶舱窗户,看到乘客们带着行李,高兴地搭上摆渡车或者通过廊桥快步向不远处的亲朋走去,我心里很温暖。
今年3月,空客公司邀请我在空客第25届全球安全年会上发言,向全球同行讲述“5·14”飞行事件处置过程。这是空客公司第一次邀请中国飞行员到会发言。
我的发言结束,所有与会者起立,雷鸣般的掌声持续近3分钟。会后,空客专门向我赠送了一架飞机模型,并在基座上刻上了我的国籍和名字:中国、刘传健。国外同行走过来对我说:中国飞行员,了不起!中国,了不起!
很多国际同行,通过这个事件了解了中国的民航专业水准。大家都知道,安全降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做到。这背后,是中国民航业的不断发展,更是我们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无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让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也改变着世界注视中国的目光。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我们。他殷切嘱托,“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总书记的话时刻激励着我,给我前行的力量。我将更加精益求精、敬业奉献,无愧于这个职业、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这个伟大的国家。
(作者:刘传健,系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