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

    增势赋能推动绿色发展

    作者: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组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6日 05版)

        8月27日,小朋友在智博会上与智能机器人互动。当日是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免费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天,众多市民和游客来到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参观体验,感受“智能应用”,体验“智能生活”。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使绿色成为普遍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重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要求,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实际,坚持上游意识,承担上游责任,加快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增势赋能,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绿色发展提供势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是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是推动绿色发展方式成为普遍形态的可靠保证。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体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需要。加快推动绿色发展,能通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发展有效对接、协同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治本良方,推动绿色发展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前者为本,后者为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势能明显。势能的提供,必须统筹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与产业绿色化现状之间的位势。

        针对当前重庆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持续减弱,大多数传统制造业企业在面临绿色转型升级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等问题,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和‘立’上同时发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要求,坚持用足用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固本开新求变,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根本途径,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因势利导壮大实体经济,着力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不断抓好产业发展加减法,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以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推动产业生态化,以打好“生态牌”、种好“摇钱树”、做好“水文章”、念好“山字经”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2.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为绿色发展赋予动能

        大数据智能化所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进展势头日新月异,是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助推,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高境界、高质量发展的硬任务,内在要求以新技术为带动的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快速补链成群并形成规模。大数据智能化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动能的赋予,必须把握好推进大数据智能化的速度与绿色发展载体的作用机制。

        当前,重庆创新势头强劲,但全社会研发投资、创新人才与要素聚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增加值等都有较大差距。差距就是动力。重庆必须坚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指出的“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打造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路径,坚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攻城拔寨的拼劲,破解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既注重用科技创新的办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水平,又注重把脱胎于大数据智能化新技术的绿色产业培育壮大,以钉钉子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发展,久久为功促进大数据智能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江协同创新区等建设,高标准办好智博会,高水准建设重庆科学城,着力打造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3.加快城乡融合为绿色发展增加潜能

        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的重要保障,是新的绿色经济重要增长点,是重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任务,蓄势待发潜能无限。潜能的激发,必须拿捏好城乡融合发展的效度与生态综合价值之间的协调。

        当前,重庆城乡生态空间管控方面还不够好,河道岸线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占岸线总长度的44%,总体偏高;城乡垃圾再污染的风险依然较大,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低,距离中央对直辖市在2020年末达到35%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必须准确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强调的“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真正内涵,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加强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坚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的要求,守护好长江上游最后一道关口,精准落实“五个振兴”,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加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实现城乡生态要素及生态资源的价值增值,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作者: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组,执笔人:孙凌宇、周廷勇。本文系中宣部2018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研究”〔2018MSJ022〕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