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5日 星期四

    奥数能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吗

    作者:本报记者 刘茜 齐芳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5日 16版)

        日前,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引导和培养更多青少年对数学感兴趣、有志于从事数学研究,是建设数学强国的应有之义。不少调查都显示,在部分大中城市,几乎所有中小学生都会上奥数课。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全民奥数”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进而有助于建设数学强国吗?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教师李永乐和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博士张振兴,请他们谈谈看法。

        记者:数学奥赛比的是什么?现在的奥数补习班补的是奥赛内容吗?

        张振兴:我的理解,不考虑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的话,在国内,“奥赛”应该是指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这是全国最具影响的数学竞赛。看历届竞赛的参与者,均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各省区市的前几名,都是在数学学习上既具有天分又足够努力的学生。

        数学奥赛的考试范围以高中数学教材为基础,有一定扩充,但更主要的是对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的技巧要求远大于高考。我对奥数补习班有一些了解,但不全面。有些奥数补习班是面对更普遍的学生,所以教授的内容虽然也是对课堂知识的深化和扩充,但其难度和广度都和真正的奥赛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李永乐:小学阶段各地区有名称不同的奥数比赛,近几年,教育部对面向小学的竞赛进行了规范清理。中学阶段的奥数竞赛以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和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为主,由中国科协和中国数学会主办,目的是尽早发现在数学方面有天赋的学生。

        在中学阶段的奥林匹克数学并不是一种超前学习,更不是脑筋急转弯,而是让对数学有兴趣、课内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接触高等数学中的一些原理和理论,培养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活用能力、教授更多解题技巧。奥林匹克数学对数学思维的要求非常高。

        记者:奥数能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吗?能将有数学天赋的孩子遴选出来吗?

        李永乐:数学确实可以开发孩子的思维,我认为,好的奥数培训是能够遴选出那些对数学有天赋、有兴趣的孩子的。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擅长的各有不同,不能把所有孩子都逼到同一条道路上,学习奥数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学不好奥数也不代表学生不能成才,不能把“天赋”简单地理解为数理化天赋。

        张振兴:与其说奥赛能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如说奥赛能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也就是说,本身对数学有天分有兴趣的孩子,经过奥赛的学习,可能对数学的兴趣会更浓厚。而本身对数学不感兴趣、缺乏天分的学生,过多的奥数训练,反而可能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阻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记者:奥数和将来进行数学研究之间有关系吗?奥数没取得好成绩是不是就不适合数学研究?

        张振兴:我查阅了一些数据,2002年以后的菲尔兹奖得主里,大约有一半的人有参与IMO的经历,参与过奥赛培训的可能比例更多。但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很多在数学领域做出了非常好的工作的数学工作者,并未参与过奥数的训练。因此,我认为,奥赛对挖掘出在数学研究上具有天赋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研究数学不仅仅需要奥赛所用到的这些知识——毕竟奥赛所涉及的知识只停留在中学,跟现代数学所包含的内容比起来如九牛一毛。

        李永乐:首先,每个孩子的智力发育快慢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对数学“不感冒”,但也有可能在之后的学习中数学思维和能力有爆发式的增长。其次,奥赛毕竟是一种竞赛,有它的一些模式,对时间也有要求。但从事数学研究需要坚持、需要韧性等精神和品质,这些要求是和奥赛要求非常不同的,有些孩子可能不适合奥赛的模式,但他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并不差,也可能更适合从事研究。

        总之,对学校教育而言,奥数应该是培养数学兴趣、选出有数学天赋学生加以培养的“锦上添花”,不能过分强调其选拔作用,变成“小升初”的“必修课”,更不能变成“全民奥数”。而家长也要摆正心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天赋,不要揠苗助长,损伤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实在得不偿失。

        (本报记者 刘茜 齐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