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

    中山大学:

    丰富的专业种类吸引香港学生

    作者:本报记者 王忠耀 吴春燕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2日 10版)

        一走进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的中山大学北校园,高大的孙中山学医纪念铜像映入眼帘。手拿书本、眺望远方的青年学子孙中山,不知成为了多少曾在此求学的年轻人的榜样。在建成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的医学图书馆前楼,记者见到了来自中山大学医学院的两位香港年轻人。

        今年21岁的陈文忠和陈玉棉,是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今年,是两人在中山大学就读的第3个年头。对于小时候曾在深圳生活过一段时间的陈文忠而言,广州的生活并未让他感觉到与从前有什么不同。让他感受到挑战的,是来自专业学习方面的巨大压力。

        “在中大学习医科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可以说跟我在香港读书的时候完全不是一种节奏。现在晚上学到12点,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继续看书,已经是我的常态了。”考虑到在香港就读医科的激烈竞争,心怀医学梦想的陈文忠选择了来到中山大学拼搏逐梦。初到广州,走出原来轻松的学习氛围,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环境,他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努力调整期。

        “一个人在广州学习生活,自己也变得更加自律。”谈到在内地的生活,陈文忠告诉记者,通过学校的新生国情班,以及跟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交流沟通,他对祖国有了更生动、更深层的了解。而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也会根据港生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课程设置做出相应调整,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在学校我不会特意告诉别人我来自香港,平时跟大家相处,也并没有感觉到有太大分别。”当被问到对新入学的香港同学有什么寄语,陈文忠表示希望学弟学妹们多和内地同学相处,交心之后大家会成为好朋友。

        陈玉棉在谈及内地学习生活的时候,提到最多的词就是“学霸”。“中山大学的医科在全国而言都是相当优秀的,能够来到这里读书的同学,大都是‘学霸’,他们对于求知的能力和态度,都值得我去努力追逐。”陈玉棉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谈及未来,陈玉棉表示自己还没有想好是继续留在内地升学,还是出国深造。“内地地大物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前景很好。而且现在交通那么方便,一张高铁票就能回到家门口,所以对我而言,留在内地也是不错的发展。”面对未来,陈玉棉很有信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学生选择到内地升学,借此拓宽视野,为未来发展铺路。通过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生计划入读中山大学考古专业的香港学生黄诺晴认为,内地高校专业种类多,是吸引香港学生的原因之一,例如考古学就是香港高校没有的。

        看到香港近一个时期发生的事情,回想起曾在中山大学和5个室友挤集体宿舍、加入校园广播台、参加模拟联合国比赛的快乐时光,在港从事社工行业的香港青年黄晞华感慨,共同的经历、共同的体验,让大家更亲近、更紧密。“爱香港有很多种方式,但暴力绝不是其中一种,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黄晞华说。

        (本报记者 王忠耀 吴春燕)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