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31日 星期六

    重大历史见证者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31日 03版)

        原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埃贡·克伦茨的新作《我看中国新时代》2018年年初首先在德国出版发行,出版后引起广大德国读者的热烈欢迎,首次出版的7000册书很快售罄。出版社决定再版,并希望他不要停止,继续写作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该书的中文版于2019年8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总的看来,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该书历史与现实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落笔厚重又饱含深情与希望。克伦茨对中国非常友好,十分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如克伦茨说,在他81年的生命历程中,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发展道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克伦茨正在北京访问,通过电视直播观看这次大会的实况,作者有着深刻的触动和思考,虽已80高龄,在访华期间就开始动笔写作本书。同时,写作该书的目的也是向德国读者客观介绍中国,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澄清一些西方媒体和舆论对中国的歪曲和攻击。他认为一些西方媒体不能客观认识和评价中国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种以欧洲为中心的观察方式和出于反共的意识形态偏见。

        该书共有15个章节,前十章从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出发,结合他本人多次访华的经历,对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介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解读,并深入反思欧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克伦茨亲眼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感受的是比生活在中国的人们更厚重深远的体会和感悟。作者在书中充满深情地指出,他仔细阅读了十九大报告,认为这是一部现代化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主义纲领,对于经历过民主德国失败命运的人来说,这一纲领与他内心的希望紧密相连。作者的身份,使本书不仅蕴含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巨大赞誉,也蕴含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大积极作用的深切期望。

        二、该书为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作为原民主德国最后一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作者经历了苏联东欧剧变,是一位历史的亲历者,因此,他观察中国有着独特的视角和反思。克伦茨在书中首先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作者记录了他在新乡、宁波、重庆、长沙等地的参观访问经历,亲身感受到中国从东到西、城市和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对于超级计算机、“天宫”空间实验室、“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科学卫星等这些标识性科技成果,作者也非常熟悉,赞叹不已。

        此外,作者还特别用一章的篇幅记录了中国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方面的成就,并借以批驳西方一些关于中国的错误言论,指出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不是政党的专政,真正做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同时,对于中国发展的不足之处,作者也予以理解,指出中国的主流是已经取得的进步,不要忘记中国取得革命胜利时,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

        对于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作者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解读。克伦茨在1989年访问中国时就讨论过一个核心问题:究竟哪一种社会主义模式适合中国的特殊条件?作者指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今已经世界闻名,那就是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这也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对于这条道路的重要特征,克伦茨也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团结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重大原因。他指出,世界上有多少政党在无休无止的争吵中破裂了,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依然存在。克伦茨认为这种延续性、统一性还表现在指导思想上的延续和统一。他指出,中国取得成就的决定性原因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思想。当然,这种思想政策的延续性并不是教条的、机械的,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发展创新的。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不能按照“菜谱”中列举的方式“照本宣科”加以实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政策的指南,并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的思想的不断丰富。

        三、该书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放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长河中去深入反思,对比思考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该书行文中,还经常可见作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与民主德国时期作对比。作者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末,民主德国还曾有过“民主德国色彩的社会主义”这一说法。但这一概念却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因而失去了生命力。而中国以其改革政策清晰定义了社会主义发展目标,获得了重大成功。对此,作者极为惋惜和遗憾,扪心自问道:如果我们当年采取一个共同的战略,并肩走上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走的那条“改革开放”之路,那么今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呢?从作者的上述思考和反思中,中国读者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独立自主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对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最后,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以及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积极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国的经验表明:社会主义的历史,并未因为1991年苏联被击垮和欧洲社会主义的沦亡而终结。凡是真正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都无法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验。他坚信,承担人类进步先驱者角色的,18世纪是法国1789年的大革命,20世纪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而21世纪将由中国担当。他还认为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对于我们这个充满战争和动乱的世界意义重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倡议可以取代目前处于主宰地位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模式。

        总之,该书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读性较强。在中国翻译出版该书,关注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领导人、著名学者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成果,有着独特而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现实意义。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周淼)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