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前,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已进入历史新阶段,全国红十字系统在凝聚人道力量,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同时,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
应急救援救护工作更加有力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发生6.0级地震。次日凌晨,中国红十字会首批救援物资即抵达震中,大片红十字救灾帐篷迅速在灾区竖起。
同年7月23日,贵州水城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贵州省红十字会大众卫生救援队在短短两天内,就完成应急救援指挥部营地建设及灾区应急卫生厕所搭建作业。
专业、高效、科学、有序,这是红十字救援队留给各方救援力量的深刻印象。据了解,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国红十字系统着力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组建搜救、赈济、医疗、供水、大众卫生、心理、水上7类红十字救援队伍600余支。如今,中国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援救护工作更加有力,基本形成了体系完备、机动灵活、迅速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同时建立分区域、分灾种的应急响应机制,应急救援工作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此外,为形成应急救援工作合力,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积极参与国家应急救援沟通协调机制,被纳入国家减灾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务院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和国家对外人道主义紧急援助部际工作机制成员单位。中国红十字会还积极与本级应急管理、地震、气象等部门联系,在灾害预警、灾情收集等方面加强合作,奠定了国内救灾工作基础。
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日益拓展
生活中,很多危急事件发生在医院之外,如果身边的第一目击者能够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弥足珍贵的生命就可能被挽救。
前不久,广东省东莞市地铁2号线榴花公园站内,一名乘客突发心梗,值班站长张君在“黄金3分钟”内,利用急救知识,成功挽救了该乘客的生命。张君告诉记者,一年前,公司安排他们赴红十字会学习并考取了救护员证。
事实上,红十字救护员在第一时间救护生命的感人故事时时涌现。无论在万米高空的机舱内,还是在飞驰的高铁车厢里,在拥挤的地铁车站中,每一个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总有红十字人果断伸出援助之手,让无数生命化险为夷。
据了解,《中国红十字事业2015—2019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采取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包括推进红十字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在全国80%的地、市开展安全教育体验式示范社区和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推广“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和应急救护远程教育,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救护培训中的运用;全国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人数增加1500万人次等。如今,当初的规划正在一一实现。
据悉,当前中国红十字会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及服务保障范围日益拓展,培训持证红十字救护员日益增多,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得到广泛普及。不仅如此,中国红十字会还加强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建设,通过国际联合会全球急救资源中心认证,应急救护培训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人道救助范围不断扩大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救助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已成为党和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得力助手。
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血液病,死亡率很高。对于该病患者而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的最有效方法,但供体缺乏是困扰该病治疗领域的世界性难题。为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中国红十字会着力加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建设,如今,中华骨髓库库容以每年约15万人份的速度在增加,捐献者资料库容量已达265万人份,位居亚洲第一;捐献例数也逐年递增,仅2019年1月至7月,就实现捐献766例。这些飞快增长的数字背后,饱含着广大志愿者的无私大爱和默默付出。
近年来,在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及大力推动下,器官捐献这项“让生命接力前行”的事业,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认可。如今,我国自愿无偿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体系基本建成,据不完全统计,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过100万,捐献量居世界第二位。“活着敢奋斗、有尊严、有希望;离开很静美、有温度、有印记”,这是千千万万器官捐献志愿者的心声。
在助力精准扶贫脱贫中发挥独特作用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脱贫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
中国红十字会充分发挥在精准扶贫中的独特作用,持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据介绍,作为红十字会系统救助贫困大病患者特别是儿童的传统项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红十字天使计划”从2005年延续至今,越来越多白血病、先心病等大病患儿得到救助。“母婴平安”项目,为高危孕产妇撑起保护伞。“光明行”项目,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还有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唇腭裂患者、慢性病患者、罕见病患者、意外伤害受伤者等,也被逐渐纳入各级红十字会的大病救助项目范围。
中国红十字会还将“博爱家园”项目作为参与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投入8.4亿元,在全国援建博爱家园2300余个,通过“小额借款、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致富”,帮助有意愿、有能力的家庭实现劳动脱贫,进而带动生计基金循环滚动。据统计,此举惠及28个省3000多个贫困村,引导更多家庭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此外,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资源动员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参与度明显提升;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民间外交重要渠道作用日益突显;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事务,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扩大。
(本报记者 田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