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

    以五千年文明传统确立当代文化自信

    作者:吴根友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7日 10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内蒙古的重要讲话启示我们,要通过弘扬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优良传统,确立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曲折后延续至今,保持着蓬勃活力,这让我们有底气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汲取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首先,中华民族长期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这一高超智慧值得汲取;其次,中华民族善于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这一智慧也可为当代中国社会广泛借鉴,从而大胆吸收当今世界其他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传统中华文化的博大胸怀,提醒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故步自封、停滞不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甘肃期间,特别强调了长城、长江、黄河三个典型的文明符号。长城是中华民族物态化的文明象征,可以从多方面解读其意义。在当前,我们应当着重从众志成城,有决心、有能力维护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等角度来解读其文化意义。我们还可以深入解读大运河、都江堰、安丰塘等古代大型水利工程等物态化文明,揭示成熟而细腻的中国农业文明在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方面的智慧。

        长江、黄河虽然是大自然的产物,但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与其紧紧联系在一起,它们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江、黄河源头都很细小,但到了中下游就变得宽阔、浩荡,这正是不断接纳支流的结果。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与世界其他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中国的现代化,要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上,扎根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回顾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不是要沾沾自喜,而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造福当代中国人,进而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中华民族应有贡献。

        (作者:吴根友,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