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冯爽(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委员)
逐梦之路 无问西东
大家好!
2018年,有一部电影特别火,叫《无问西东》。讲述的是横跨百年四代人秉承初心、真心追梦的故事。只问敢用,无问西东,这无比洒脱的几个字不但是我的最爱,更是我今天要讲述的那个人和事的真实写照。
10年前的一个晚上,山东省某个小镇一位叫董兰的老人弥留之际托人传话给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的吴亚琴:“告诉亚琴,闺女闺女地叫了半辈子,下辈子投胎做人哪,让她一定得等俺,俺啊,想和她做一回真母女。”什么样的情感能让一个老人想和吴亚琴有个来世之约?她永远也忘不了2005年春运大军中那个身前挂着菜板和脸盆,身后背着行李,紧紧拉着她的手的吴亚琴。只为满足她叶落归根的心愿,不顾同志和家人的劝阻,把她从东北送回到了山东老家。
我第一次见到吴亚琴,是10年前的一个夏日,带着我们去入户走访。行经一楼下,斜上方一扇窗打开,一袋垃圾马上要飞窗而出,“抓你个现行吧,得,一会儿社区报到。”垃圾袋停在空中,收回,换出一张沮丧的脸“大姐——”又一扇窗子推开,“亚琴,一听就是你声,我刚贴的大饼子,给你留两块不?”“留着留着!就知道我爱这口!”走到楼门口,一小伙子迎面走来,“吴姨,我爸又开始折腾房子的事了,您抽空去看一眼吧!”“行,我忙完就去。”——这一路,着实是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那句“虽然辛苦,但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随处都是家人、到处都有人情味的人生。”
2014年,这个个子不高、气场不小;眼睛不大,光彩不少,用沙哑的嗓音也能说出“嘎嘣脆”的话的爽快人;大爷大妈口中的闺女,我们的大姐吴亚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主持人敬一丹问她:“你怎么能坚持这么多年?”她说:“当一个人走在街上,看着人来人往,你突然间发现,你一直都不是一个人,你的身后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需要你、信任你、依赖你,你说,还有啥事能难住你?社区就是居民的家,世界上千条路万条路不通,都行,但是,回家的路必须得通!”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它也绝不会辜负每一个足够努力的人。吴亚琴真的是让我看到了一个中国最小的“官儿”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追逐,不问西东,把最初的花园社区“梦”换来了真正花园社区的“春天”!物业不行,自己办!绿化不行,自己栽!燃气不通,自己挖!百姓日子穷,带着大伙一起找出路!这个大家900多户千余人从她扎根社区以来“零犯罪、零家暴、零吸毒、零辍学、零失业家庭、零矛盾升级、零非正常上访”。你说,值不值得你为这个小官的无畏追梦、赤子初心、大家情怀点赞?
我曾经问过吴大姐,这些年有啥遗憾吗?大姐含着泪对我说,这辈子有两个遗憾,一个是她插队时的老队长,她很后悔没有坚持把老人接到身边给他养老送终;再一个就是她闺女,因为没有钱供孩子继续深造,让她只能放弃读研,她说她永远也忘不了孩子哭着跟她理论最后哭着睡去的那个夜晚。
那天,我竟无言以对。今天,吴亚琴大姐依然走在逐梦的路上,我想对她说,也是对我自己说:大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你失落时,一定记得你的珍贵;在迷茫时一定记得你的初心;你未必要一直光芒万丈,因为,你始终温暖有光!愿你今后能爱你所爱,做你所做,因为逐梦之路,无须问西东。
亚军:刘清河(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紫金街道分水岭社区党委书记)
小舞台 唱大戏
大家好!
一瘸一拐地走上这方演讲台,可能大家都笑了,怎么让一个“小瘸子”来参加比赛呢?哦!我需要和大家解释一下,这是在前不久处理一起居民与物业矛盾纠纷过程中不慎受伤的,或许这所谓的“公伤”并不显得那么光荣,但完美地处理了这起基层矛盾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我来自新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城市——山西省长治市,是地地道道的九零后东北人,成长在黑土地,服务在太行山,在基层社区这个小舞台上,以青春的名义演绎着自己生命中的出彩大戏。
大屏幕上显示给大家的照片就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一个叫南沟的太行山村。哦!这是我现在工作的地方,长治市潞州区紫金街道分水岭社区。虽然一个是地处偏远的贫困山区,一个是城市的中心区,却因为我这个年轻人的存在而使得相距120余公里的两个地域彼此联系得很紧密,而媒介就是我手里托着的这顶华美的戏曲盔饰。像这样的华美盔饰,每一顶都浓墨重彩,每一顶都富有激情,每一顶都承载着我和大家最美丽的梦。它,使得我们的梦更为逼真;它,诠释出的也是来自我们基层工作者最真挚的爱和责任。
2012年7月我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同年被选聘为长治市的大学生村官,先后任南沟村、松交村、滨河西社区党支部书记,现任分水岭社区党委书记。初到农村社区我兴奋过、激动过,但是随着新鲜感的渐渐消逝,剩下的只有迷茫和彷徨。从过去的一个学生到现在的一个“领头雁”“当家人”,我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在基层能有何作为。工作之余我徒步走遍了南沟村的沟沟坎坎、分水岭的角角落落。当敲开一扇又一扇家门后,我看到了特困家庭的郜素梅,特殊家庭的柴京云,失独家庭的王俊青,孤寡老人白改莲,失学儿童连金凤,尽管他们身在城市中心,生活却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殷实富裕,他们朴实而可爱的面容让我别无选择,必须担负起大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责任。于是,我便开始为大家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可谓举步维艰。自筹资金,六下江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突破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清韵盔饰成功落地,首战告捷!截至目前,清韵盔饰成功带动25户,解决社区特困家庭闲散劳动力51人(其中残疾人4人),人均收入2875元。这样的数据在全省经济建设发展中微不足道,然而清韵盔饰至今已经整理完成中华戏曲盔饰样片211套,设计制作改良盔饰96套,复制还原已失传盔饰23套,在全国拥有盔饰样片最多、最全、最精、最优,独一无二!
大家的生活得以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发展。带着大家的美好期望和招商引资项目成果,我再一次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接受先进个人的表彰,并于今年的5月荣获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章。当我看着这金灿灿的奖章的时候,似乎工作中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为人民服务的动力!这奖章时刻告诉自己一定要把对大家的责任稳稳地扛在肩上。
从宁静的校园到忙碌的工厂,从科技潮头到创业前沿,从新兴教育再到基层一线,我们这些小巷中的“最大”的官儿书写出了无怨无悔的奉献。就是这样用极快的步伐追寻着生活的阳光;就是这样用着使不完的劲头走遍大街小巷,问候着春花秋黄。就是这样用行动穿越了岁月的风恋,伴随清晨的小鸟高唱幸福和谐的乐章;就是这样在黄昏的晚风中,陶醉在楼宇间的灯火辉煌。
小舞台可以唱大戏,冷板凳也能坐成热炕头。服务大家、做好小官儿,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和我基层工作的所有朋友们用奉献构建美好新社区,用奉献将美好新社区串联成大美三晋!
季军:汪婕(江苏省扬州市竹西街道竹西社区党委书记)
当好“小巷总理” 再造“竹西佳处”
大家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800多年前,一首《扬州慢》,让繁盛千年的竹西名满天下。
然而,初到竹西工作,我却很难将这里与词中的胜境联系到一起:垃圾杂物随处堆放,麻将声此起彼伏,婚丧嫁娶酒席遍地……
我这个“小巷总理”每天硬着头皮在居民中左右周旋,今天提醒别乱扔垃圾,明天调解邻里纠纷,每天累得连饭都不想吃。
三个月下来,小区变化不大,我却累倒了。就在我想打退堂鼓的时候,社区退休教师李大伯来看我,鼓励说,“小汪书记别泄气。咱们社区都是拆迁安置的农民,还不适应城市生活,慢慢会好的。”
李大伯一下子提醒了我,对啊,让上楼农民转变成文明市民,这才是我工作的方向。
一天,有居民反映邻居家高声唱歌扰民。楼栋长跟我说:“小区里喜欢唱歌的人不少。宜疏不宜堵,要是能把他们组织起来就好了。”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在社区里办所学校,把大家集中起来,少打麻将多学习,还能提高文明素养,不是一举多得嘛。
说干就干,我风风火火找到江苏开放大学,可校长却把我问住了:有校舍和资金吗?教室不是棋牌室,大家愿意来吗?
回到社区我立刻找来班子成员商议,一边积极向上级申请经费,一边加班加点做方案。一个星期后,我拿着厚厚一沓方案再次找到学校。校长被我的诚意打动,答应先派一名老师到社区试课。
学校算是答应了,可回到社区原来的一位生产队长刘大伯带着楼栋20多个人拦住我质问:“办什么破学校,还非要放在我家门口,太吵了,小丫头才当了几天书记,就搞政绩工程!”面对大家的不理解,我的泪水一下子流了出来。
开弓没有回头箭,学校一定得办。咽下委屈,我带着社工挨家挨户做工作,还答应刘大伯对教室做隔音处理。终于得到了理解。第一节课40多位居民走进了教室,刘大伯本人也来了。
2016年12月,江苏省首个社区大学——江苏开放大学竹西学苑开班了,不仅开设了声乐、书法等课程,还有医疗、物业等订单式培训。三年下来,学员超过1000人,500多位青年学会了新技能,找到了工作。27个文化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超过3000多人参加。
慢慢地,竹西变了,吵骂声少了,欢笑声多了;麻将声少了,读书声多了;闲散人少了,创业人多了。男女老少精气神足了,文明程度高了。社区也获得了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单位、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等荣誉,我个人也被评为扬州市社会教育先进个人和最美社工。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富民、乐民关键在育民。现在的竹西,宜居宜业宜游,再造“竹西佳处”已不是梦想。作为新时代青年社区工作者,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在“小巷”舞台上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