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2日 星期四

    白斑成麦浪 沧海变粮仓

    作者:本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2日 04版)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千百年来没生长过一季庄稼,春天过后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上,与生命有关的只有散落的野花和零星的羊只。”当代诗人潘洗尘曾经这样描述盐碱地的境况。而在河北沧州,也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谚:“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民谚道尽了当地农民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

        盐碱地的危害不仅仅存在于诗文和民谚中。近日,在沧州市南皮县,当地村民回忆起对于盐碱地的印象,仍然叫苦不迭:“咸水干了之后,留下一地的盐,走在地上都咔嚓咔嚓地响。”“涝了收蛤蟆,旱了收蚂蚱,不涝不旱收碱坷垃。”“以前没人愿意种地,亩产就300来斤,种得多、赔得多,只有老人们舍不得土地撂荒才一年年地种着。”在穆三拨村,村民们特意保留了一块长满“白斑”的麦田,裸露的土地上附着一层白色的盐,与周围的麦田形成鲜明对比。

        这样的盐碱地并不是沧州地区所独有的,在河北、山东、辽宁、天津四省市的环渤海低平原地区,曾经有5000万亩盐碱地,覆盖60个县,包括未开发的盐碱荒地和中低产田,亩产低的只有400斤左右。如何让盐碱地增产,成为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2013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倡导下,在中科院先行先试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由科技部、中科院联合相关省市,启动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如何改造盐碱地实现增产?科技工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种、土、水、肥,即种植耐盐作物、改良土壤使其脱盐、开发咸水灌溉技术、使用专用肥。

        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小京以微咸水灌溉为例,向记者讲述了“渤海粮仓”的创新之处。所谓微咸水,是指当地地下30到50米的浅水层,含盐量在0.3%之内,因为冬小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耐盐性,所以可以利用微咸水来灌溉,这样既解决了地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减少对深层水的过度利用,可谓一举多得。

        目前,项目工程已经成功研制并推广了优质耐盐良种、多水源安全高效利用、旱作农业、土壤改良、结构调整、农牧结合、农业信息化等七项关键技术。6年来,该工程系统构建了作物耐盐选育体系,创立了玉米无隔离制种技术,推动了耐盐抗逆作物品种的选育和应用;突破了微咸水安全灌溉难题,构建了农田多水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为环渤海粮食增产和节水压采提供了支撑;创立了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培育耕层土壤大孔隙结构促进盐分下移、咸水直灌耕层水盐调控、耐盐植物种植梯次推进改土技术,突破了滨海平原地下水浅埋区盐碱地改良利用难题。

        经过6年的科技攻关,我国第一个杂交不亲和玉米新组合被培育出来;突破了微咸水长期安全利用难题,让咸水的资源利用率从不足8%提高到20%;开发了盐碱地粮食作物专用高效肥料和盐碱地改良增效剂,增产6%以上,氮磷利用效率提高5%~29%;集成了分区分类增产增效技术模式18套,制定了中低产田粮食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51项;培养了中青年研究骨干77人;累积培训了农民技术人员6.9万人次……

        “渤海粮仓”实施以来,项目区现代农业发展也不断加速。2015年,在南皮县沿正港路两侧区域,西起刘八里乡、东至乌马营镇,一座规划面积约27万亩的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开建。按规划,它的核心区将着力“两园、三区、两网、一线”布局,重点发展良种种业、高效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四大产业。2017年年底,园区建设全部完成。2019年1月,园区正式通过科技部的验收。

        “‘两园’,就是以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园和以南皮乌马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聚园;‘三区’,即小麦玉米良种繁育区、粮食作物增产增效种植区、畜禽生态养殖区;‘两网’,为水资源调控网和农业信息网;‘一线’,就是休闲农业文化观光旅游线。”“渤海粮仓”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孙宏勇研究员介绍说。

        3年来,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35个,科技创新类项目28个,产业发展带动类项目12个。目前,园区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1%以上,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上市公司4家,入驻企业50家。

        根据“渤海粮仓”第一阶段项目任务执行情况验收报告,“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5年累计示范推广8016.7万亩,棉改粮279.2万亩,改良盐碱地580.3万亩,累计增粮209.5亿斤,节本增效186.5亿元,节水43.5亿方。

        (本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