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辽宁】
“地理是历史的舞台”,辽宁地属优渥:襟黄渤二海而带医巫闾燕山二脉,居通衢大道、扼咽喉关隘,山海一关,内之沟通关内门户、外之辐射关外前哨,既得全国风气之先,又开东北地区风气之先。五千年前红山文化临世辉耀史册,现代社会主义文化构筑国之重器。
历史上,汉族携中原农耕文化,润泽广袤草原游牧文化,诸多草原民族,如乌桓、鲜卑、契丹、蒙古族、女真和满族等,在此与汉族混居杂处,文化与族属汇融和合,形成农耕文化与多源草原文化混融的多样一体文化,既统属中华文化母体,又独具自身特色优势;既受惠于地理气候之历史锤炼,又汇融草原民族之特色文化:大气、诚朴、强悍、雄健、刚毅。
近代以来,这片土地历受日、俄帝国主义侵略宰割,屈辱历史与反抗斗志,塑造了这里的精神气质,这片土地充溢着爱国主义、斗争意志、拼搏襟怀、担当气魄。“九·一八”事变中,首开抗日第一枪,义勇军、抗日联军浴血抗日十四年;解放战争,辽沈一役,掀开三大战役序幕,国民党反动统治从此走向溃败。
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文化精魂转化成长为“爱国奉献、拼搏担当”的“长子精神”,奉献国之重器。开国之初,奉献以金属国徽为代表与象征的数量巨大的“第一个”:第一炉钢水、第一座重型机械厂、第一台高伏安单机变压器、第一台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第一台沈阳型无轨电车……据统计,仅沈阳北二路上的37家大型企业就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的350个“第一”。
经济建设时期,辽宁奉献钢铁、煤炭、重型机械,输送全国,助推国家工业化进程。“一五”时期,156项国家重点工程中24项落户辽宁;新中国诸多“第一”出自辽宁: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轮船。原材料、机器、设备、技术、人才,陆续输出或整体搬迁,为共和国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人发扬既往、追踪潮流、迎头精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弄潮儿向涛头立”,再次创辟多个“首开”之功:“神州第一路”沈大高速公路、第一家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企业、第一支上市企业股票发行都在辽宁。众多的标志性的“第一”,成就了辽宁成为东北振兴的中心和重心。
现今,辽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数控机床、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汽车、集成电路装备等领域,不断刷新纪录、创造新业绩,继承优化多样一体文化优势、继以往“劳模精神”开创新时代“工匠精神”、发扬“雷锋精神”,在振兴东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继续前进,开辟创新,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
(作者:彭定安,系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辽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