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10日 星期六

    联勤保障部队某输油管线团班长吴勇:

    驾驭“油龙”的管线尖兵

    作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付凯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10日 02版)

        【爱国情 奋斗者·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一名士官,手握钢索,脚踩管线,向悬挂在峡谷上的管线“漏油点”艰难移动。一阵狂风吹过,管线有些晃动,下面则是几十米的深渊。士官则神态自若,眼皮都不眨。这名胆大的士官是谁?联勤保障部队某输油管线团管线一队的官兵们骄傲地伸出大拇指:“他是我们的战友——‘全军备战标兵个人’吴勇!”

    “管线兵必须成为‘多面手’”

        来自军人家庭的吴勇,从小就立下了“从军打仗当英雄”的志向。2006年年底,吴勇应征入伍,来到全军成立最早、屡立战功的某野战输油管线部队。“一定要成为驾驭‘油龙’上战场的管线尖兵!”吴勇深知,油料是战争的“血液”,管线是“血液”流向战场的“大动脉”,而管线兵则是托举“大动脉”的钢铁脊梁。训练时,6类33样管件器材加起来有1吨多重,吴勇一天要来回搬运20趟以上,肩膀磨破是家常便饭;几个月里,他啃下了1400多页的《管线部队军事专业训练教材》,掌握了主战装备的操作技能,成为单位最年轻的班长。

        2009年的一次演习中,吴勇负责的泵机出现了故障,由于无法及时排除,他们泵站被安排在演习之外。这件事,使吴勇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管线兵,必须成为“多面手”。为此,他定下了“司泵精操作、装备会维修、车辆能驾驶”的目标。他主动拜师傅、学操作、抠理论,原理搞不懂,就向骨干学习请教;一遍记不住,就对照流程图练10遍。经过几年努力,他先后考取了中级管线装备修理工、中级汽车驾驶员等6个专业证书,成为名副其实的“兵专家”。

        2017年演习中,他结合高原输油保障任务实际,区分漏油、喷油、跑油3种常见突发情况,总结出52条操作心得,并被编入训练教材,相关课题已被军委后勤保障部立项研究。

    “管线部队必须团队作战”

        吴勇带兵育才有“三宝”:用心,区分个人特点因材施教;细心,操作流程一步一步教;耐心,一遍不会教三、五遍,直到练熟为止。五班长邓中山就是这“三宝”的受益者。初到班里的一次野外管线铺设训练中,由于邓中山没能严格按流程进行操作,导致泵机启动后无法正常工作,而他半天没能找到原因。吴勇见状走了过来,一边不厌其烦地讲解检查要领,一边排查故障,不到5分钟就解决了问题。此后,吴勇一有闲暇就会给邓中山开“小灶”,讲解管线架设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督促他一遍遍背理论,一遍遍练技能。经过吴勇两年多时间的帮带和历练,邓中山熟练掌握了各项管线专业技能,最终也成为一名优秀的泵站长。

        “要想真正练出战斗力,就得提升整体战斗力,管线部队必须团队作战。”吴勇作为士官教员,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用兵言兵语讲得通俗易懂。每次培训结束,很多学员都跟他建立联系,遇到问题常向他请教。这些年,吴勇先后为单位培训了百余名技术人员,70多人成为技术骨干,更有18人成为业务骨干、9人担任泵站长、32人立功受奖,他也渐渐被大家誉为管线尖兵的“酵母”。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付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