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记者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东南角的托万克荒地村,两位维吾尔族妇女在村头公路边摆摊,售卖蜜甜的白杏,田间的水渠流水不止,小麦已近金黄,核桃树、枣树、葡萄藤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村民玉苏普在自家的田地里边忙活边向记者说:“我种了5亩红枣,以前村里没有机井,仅有的一条水渠经常停水,收成好不好得看老天的脸色,心里就盼着能把浇水的问题解决了,今年武警官兵给我们投资建设机井,解决了全村农田灌溉用水问题,今年秋天一定会大丰收。”
这是武警新疆总队情系南疆,参与打赢南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警新疆总队党委坚决贯彻习主席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决策指示,坚持把参与脱贫攻坚作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际举措,牢固树立“做扶贫工作就是做维稳工作”的理念,坚持党委统揽、主官主抓、强势推进。截至目前,总队机关共帮扶3个贫困村,支队级单位帮扶33个县(市、区)的44个贫困村(社区),累计投入资金125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25个,惠及各族贫困人口2万余人。
“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
“抓好党建促脱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努力让每一个农村党组织都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开路先锋。”武警新疆总队政委王爱国充满信心地说。
走进和田皮山县杜瓦镇拉木斯村,平坦的柏油马路旁,醒目的国旗悬挂在路灯杆上。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全县情况最复杂、经济基础最薄弱、发生问题最多的穷村、乱村。
2014年,新疆总队深入拉木斯村开展“三送三共”——“送医、送法、送文化,共建、共育、共保稳定”活动。同年11月25日,在热烈掌声中,总队“三送三共”工作队与村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书。时任拉木斯村党支部书记阿不力孜说:“武警官兵不仅为我们解决了眼前的难题,还为我们长远发展规划了蓝图,我们打心眼里感谢。”
针对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发挥作用不明显的问题,新疆总队从帮建贫困村党支部建强战斗堡垒破题,充分发挥部队党建工作优势,组织24个大(中)队、87个驻勤点党组织与帮扶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以“联建联创”为载体,共学党的理论、共过组织生活、共谋脱贫攻坚,帮助培训党员742名。
喀什疏勒县洋大曼乡红星村,红砖白墙的村落整洁有序。村里的党员人人佩戴党徽,家门口挂着“党员示范牌”。是武警官兵和村党支部合力推动村容村貌建设,让这个村发生了很大变化。
来到红星村村委会,记者看到武警官兵援建的“党员之家”“农家书屋”已有效运转。村党支部书记薛鹏举告诉记者:“通过武警官兵的党建帮扶,村里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领导能力明显加强,较好地解决了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宣传群众、团结群众的问题。”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驻地中队和驻勤点武警官兵与村里的党员干部一道入户走访,采取赠送书籍、发放传单、张贴标语、宣传法治等形式,用群众看得懂的文字、听得懂的语言、浅显易懂的道理,广泛宣传党的治疆建疆方略、民族宗教和惠民政策,发动群众深入揭批极端宗教的罪恶本质和严重危害,引导各族群众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奔小康。
从定点帮扶到长期援建,武警新疆总队不断创新党建扶贫的工作机制。总队司令员周建国说,开展“三送三共”活动以来,总队已与700余个学校、街道、重点村镇结对共建,这些共建点已成为维护稳定的支撑点、民族团结的连心点、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点、脱贫致富的攻坚点。
精准施策,保障和改善民生
太阳刚升上房顶,民丰县叶亦克村阿不杜艾尼·库尔班就站在门前的柳树下,不停地向村口张望,他要迎接特殊的客人——新疆总队“三送三共”工作队官兵。
这个位于昆仑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小村庄,气候恶劣、山高坡陡,曾是国家级贫困县里的重点贫困村。近年来,在新疆总队的对口帮扶下,200多户村民住上了新房,用上了自来水和暖气。
村委会大院里,鲜红国旗下,欢快的音乐声中,村民们和武警官兵一起载歌载舞,阿不杜艾尼笑出了眼泪。
那年,一场7.3级地震震垮了全村的房屋。风雪中,新疆总队官兵奋战30多天,从几百里外运来建材,帮村民们盖起了新房。此后,总队又投入近百万元,为村里装暖气、安路灯。
“地震前,我家只有40平方米土房子,现在住的是120多平方米的新砖房。”回忆起以前的日子,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阿不杜艾尼眼眶湿润了。
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中之重。针对贫困村住房取暖难、用水用电难、农产品滞销等民生突出问题,武警新疆总队本着“群众所盼、地方所需、部队所能”原则,区分轻重缓急,下大力气解决贫困村民民生急需。
总队积极参与自治区安居富民工程,投入125万元援建安居房;大力支援地震灾后重建,出动3000余名兵力,1188台次车辆,向受灾严重的民丰县运送建筑材料6000余吨;帮助改善基础生活条件,投入376万元硬化31.85公里乡村道路、安装暖气40户、架设路灯40盏、平整土地165亩,使1666户6472贫困村民受益。
针对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项目结构单一、村民致富创业缺少途径等问题,总队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多方协调引进项目和资金,联合武警山东总队投入276万元援建喀什红星村挤奶站、武警爱民市场,帮助红星村成立建筑施工队和建材加工场,论证确立了阿克苏托万克荒地村、和田叶亦克村牛羊养殖合作社等5个精准扶贫项目。与此同时,为解决农作物产能过剩、销路不畅问题,新疆总队向各部队下达定点采购帮扶村蔬菜、牛羊肉等农产品,使贫困群众人均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现在我们有电视看、有沙发坐、有木床睡、有饭桌吃饭,娃娃学习也有了课桌,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红星村,有48年党龄的老党员肉孜阿西墨用双手紧紧握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武警官兵帮我们拆了土炕,维修了土房,新建了棚圈,现在我们什么困难都没有,共产党亚克西!”老人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去年家里收入3万多元,今年仅上半年就已收入5万元,日子越过越好。
68岁的图尔迪艾麦提穿着白衬衫和黑皮鞋,他告诉记者,红星村从前生活和环境条件都很差,是村委会和武警官兵帮助大家对屋内屋外进行改造,现在家里不再有土了,外面的街道也很平整,“以前可不会穿白衬衫和皮鞋嘞”。
抓源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武警八一幼儿园开始动土了,我们要有新幼儿园了。”7月,红星村村民争相分享这一好消息。
在长期的扶贫帮困工作中,武警新疆总队党委感到,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差,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是大多数贫困家庭长期以来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故此,兴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坚持把助学兴教作为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源头工程”来抓,动员官兵与贫困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结对助学活动。
“文队长,学校开学了,孩子们都想你了。”“实在抱歉,最近练兵任务很重,我有空一定去看孩子们。”和田市伊里其乡阿热肖拉克小学党支部书记胡海燕挂掉电话,虽然有些许失望,但她的心里依旧是暖暖的。
今年初,武警新疆总队机动七支队四中队中队长文虑和他的战友,带着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3000余件衣物、300余册图书和150余套学习用品,再次来到阿热肖拉克小学慰问贫困学生。
与阿热肖拉克小学遥相呼应,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库勒村沙克沙克小学,也上演过同样感人的场面——沙克沙克小学是库勒村唯一的学校,辐射周边5公里范围内10个小队,全校500多名师生只有3台电脑。
武警新疆总队在这里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定援建一所网络多媒体教室。经过半年筹建,去年儿童节前夕,一座投资21万元,集电化教学、交互辅助和上网于一体的网络多媒体教室落成。师生们特意给武警官兵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块写着“心系教育大爱无疆,感念恩情军民同心”的牌匾。
近年来,武警新疆总队广泛开展“‘橄榄绿’牵手‘红领巾’”活动,筛选结对帮扶100所学校,所属各部队与驻地学校结成对子,定期举行升国旗仪式,派出校外辅导员,开展文体联谊活动;捐助教学设施、文化器材,改善教学环境;每年开学前定期走访慰问贫困学生家庭,采取“一帮一”的方式为贫困生捐赠助学金及学习用品累计达12万元;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建立“贫困学生助学基金”,连续8年援建3所武警爱民学校,使300余名贫困学生受益。
送医送药,防止因病致贫
“医生,妮萨又昏过去了,快看看吧!”武警新疆总队“三送三共”工作队在阿瓦提乡阿沙村开展活动时,村干部用三轮车把一名妇女拉到现场。
量体温、测血压、做心电图……医护人员立即对这位叫麦热姆妮萨的患者进行检查。经专家诊断,麦热姆妮萨同时患有丙肝肝硬化、帕金森病、脐疝、重度贫血等多种疾病,随时有生命危险。
总队得知情况后,立即安排救治,经过20多天精心治疗,老人病情有了好转。前来看望她的村干部告诉妮萨:“武警医院为你免除了全部费用4万多元,有他们的治疗和帮助,你不用发愁了。”躺在病床上的麦热姆妮萨感动得热泪盈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导致贫困人口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原因。南疆地区卫生资源匮乏,肺结核、乙肝等传染病高发多发,村民患病难诊、病情难医、重病难治的问题比较突出。新疆总队把医疗扶贫作为向贫困家庭雪中送炭的实际举措,常态开展送医送药活动,建立部队医院与定点扶贫村卫生室对口援建培训制度,切实推动医疗扶贫。
2014年以来,总队连续5年常态抽组医疗专家组成医疗小分队,深入贫困乡村、社区,采取免费义诊、入户巡诊、发放药品等方式,为各族群众解除病痛。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疏勒县洋大曼乡红星村时,整个村子沸腾了。“当代雷锋”庄仕华率领武警新疆总队医疗小分队来村里巡诊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整个村子。
“庄医生,先给肉孜·买买提检查一下吧,他才3岁多,一小便就疼得哭。”村委会主任阿力木·马木提焦急地说。“好的,马上就看。”庄仕华一边答应,一边招呼医护人员摆放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到10分钟,心电图仪、B超机、医疗箱等10余种医疗设备在村活动室一字摆开,活动室瞬间变成“流动医院”。
小肉孜·买买提蜷缩在爷爷岳赛因·肉孜怀里,脸颊通红,不停地哭闹。“小宝贝,别哭,让爷爷看看哪里不舒服。”庄仕华把他哄到自己怀里,开始做全面检查。经过B超检查,右肾里有两颗大结石,左肾有多处小结石,还有积水……
询问得知,肉孜·买买提两岁时出现小便排不出的症状,曾在两个医院检查确诊为双肾结石导致尿道堵塞,但因年龄小采取保守治疗,每次发病都要住院一周左右,进行消炎治疗,基本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看着岳赛因·肉孜老人一筹莫展的样子,庄仕华安慰道:“老人家,不要担心,过几天把小孙子送到我们医院,我给他免费做个手术,他就好了。”
去年10月,总队医院组成“庄仕华医疗小分队”,深入疏勒县洋大曼乡红星村开展首站“千村万户医疗扶贫”活动,组织卫生科普宣讲4场次,发放价值2.5万余元的23类112种药品,为1202名群众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将筛查出的16名重病村民分批次接到总队医院免费治疗。
(本报记者 沈卫星 陈劲松 章文 本报通讯员 王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