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河南郑州流行“听文学”。7月28日,郑州市瓦库茶馆内济济一堂,河南省著名作家刘先琴作品朗诵会在郑举行,朗诵者用美好的文字发声,给大家送来了一缕清风。
“瓦库朗读”是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与大河朗诵艺术团联合举办的沙龙公益活动。每月最后一个周末,以“名家”“名作”“名篇”为主题,邀请一位名家、精选一本著作,以朗读方式品味佳作内容,听众可以在现场与作者和嘉宾进行交流。河南省著名朗诵艺术家、省直文联朗诵艺术协会主席秦莉倾情朗诵的《今生有缘》拉开了本场沙龙的序幕。朗诵家们深情诵读了散文《喊妈回家》《淅川大声》等优秀作品。娓娓道来的散文化故事、动听的女声和行云流水的背景乐交织在一起,引发了在场观众内心深处的感动,用声音传递了的文字的温度和力量。
刘先琴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她20世纪80年代开始业余文艺创作,后入职新闻队伍,在新闻报道文学创作领域均有建树。在业余时间,刘先琴创作的诗歌散文出版多部文集,长篇报告文学《玉米人》获第十三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记述南水北调重点工程的报告文学《淅川大声》获首届杜甫文学奖,30万字文集《今生有缘》被推荐参加2013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静宜认为,刘先琴的写作是有担当的写作,是跨文体的成功实践者,是真诚的写作。河南日报高级编辑高李丽说,刘先琴作品扑面而来是“直端大”:正直、端方、大气,她的选题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站位高端、叙事宏大、铺排饱满、思考缜密。今天朗读的文章,让我们领略到“跨界”的新鲜:诗报告,既有诗的激情韵律和节奏,又具备事实的准确和记录,“跨界”积累到这样的境界是文体的创新。
刘先琴表示,无论新闻还是文学的写作,都是用文字和这个世界发生联系,感谢朗诵家用他们的音色,他们的理解滋润了我的文字,给文字插上美丽的翅膀,这种形式走进读者和纸上看字完全不一样。
(本报记者 王胜昔 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