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
最近,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了《校园里的“假水泥”》节目,河南鹿邑一学校使用了来自山东枣庄的某品牌水泥,发现水泥一捏就碎。记者采访枣庄问题水泥联合调查组,带队负责人面对镜头做出了匪夷所思的举动——“只张嘴不出声”。7月28日晚,枣庄市台儿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消息称,该干部已被停职。
企业受利益驱动造假,目前还有25吨水泥流向不明,已足够可怕,更糟糕的是地方监管部门处理上“拎不清”。按说只要学校通过正常渠道反馈,两地监管部门正常履职就可以解决的事,最终一波三折,将监管部门的公信力“绑架”其中,着实是一个负面的管理样本。学校方面要维权,社会要真相,结果却这般复杂,其中的责任显然不是企业或意外“走红”的官员所能够完全交代的。一定程度上说,那位调查干部在镜头前戏精附体的滑稽一幕,更是对某种“装聋作哑”监管态度的隐喻。舆论围观后,要追责一位“态度不积极、不端正”的官员不难,难的是如何真正挤出市场监管中的“表演”水分。
(原载于荔枝锐评公众号 作者:朱昌俊 摘编:孙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