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8日 星期日

    河北康保如何打好脱贫攻坚翻身仗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韩建国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8日 02版)

        2017年,河北省康保县脱贫攻坚工作排在了全省的末位。一年后,康保县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国家与省扶贫成效考核成绩跻身全省前列,县委书记在全省作典型发言。

        这种巨变是如何实现的呢?以转变作风为突破口,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施策出实招,用心服务见实效,充分发挥“小红帽”“黄马甲”“白大褂”三支脱贫攻坚主力军作用,创建“公开栏”“二维码”“大喇叭”三大便民平台,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谱写了一曲响亮的脱贫之歌。

    “小红帽”与“白大褂”

        “看这几只羊,长得又大又壮实,喂的草料还是‘小红帽’帮我买的。”提起“小红帽”,张万良村村民郭玉旺像说自家亲戚般熟悉。2018年,康保县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充分发挥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和村干部的作用。省、市、县983名驻村干部、8612名帮扶责任人,佩戴有“志愿服务”标识的小红帽,在入户帮扶、座谈走访过程中主动亮身份、讲政策、做表率、树形象,帮助贫困户谋划实施产业发展、危房改造、改善人居环境等实事,密切了干群关系。

        康保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2018年以来,该县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突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影响高质量、稳定性脱贫的关键问题,开展了以“进农家、坐炕头、面对面、心交心”为主题的健康扶贫政策大宣传大走访活动,实现了入户走访、政策宣传、健康体检、调查摸底“四个全覆盖”。随后,该县组建了33支“白大褂”服务队,签约7601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计生特殊家庭签约率均达到100%。

    公开栏晒出“明白账”

        “过去村务情况不透明,大家就会猜疑,干群关系也越来越紧张。现在村务公开了,谁家领了公益性岗位工资、扶贫款有多少,一目了然。有了这本‘明白账’,我们清楚了,干部也清白了!”张纪镇二马坊村村民张天富感慨地说。康保将2018年作为“作风建设年”,扎实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目前,村务公开已成为康保县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常态化工作。该县还对公开形式、内容、程序、时间、标准等进行了统一规范,让村民对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等情况及时了解、全面监督。

        贫困户二维码是康保在扶贫工作中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该县在不断完善纸质版贫困户档案的基础上,将贫困户档案信息制成电子二维码卡片,张贴在村委会和贫困户家中,通过扫描二维码,贫困户家庭收入、致贫原因、“两不愁三保障”等帮扶情况信息均显示在手机上,能公开透明精准地监督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

    大喇叭和“黄马甲”

        “广播用大白话来解读党的好政策,大家都愿意听。”处长地乡张万良村党支部书记田士佩说。康保充分利用县广播电台与村大喇叭广播宣传即时性、宣传范围广泛性、收听方式随意性、播出形式灵活性的特点,在全县15个乡镇的326个行政村全部安装了大喇叭,实现县、乡、村三级播控,进一步提高了各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

        走在康保的乡镇、村街,总能看到身穿“黄马甲”的人在忙碌。据介绍,该县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科学设置了环境治理保洁员、道路安全维护员、护林员、安全员、宣传员等公益性岗位1.6万个,让昔日坐街头拉闲天的老弱贫困户变成了穿“黄马甲”的“工薪族”,既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又改善了乡村环境卫生和乡村治理水平,实现了“摘穷帽”与“促振兴”双赢。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韩建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