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7版: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安徽篇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

    吃改革饭 走创新路

    作者:吴林红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4日 07版)

        几十年来,安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图为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境内的黄塔(桃)高速公路小贺枢纽。资料图片

        科技创新是安徽发展的重要动力。图为位于合肥的中国电科38所发布的完全自主研发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魂芯二号A”。马启兵摄/光明图片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2018年9月2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端摄

        安徽省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目前全省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图为芜湖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在接受出厂前的检查。程兆摄/光明图片

        近年来,安徽省明光市石坝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以水蜜桃种植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图为7月17日,石坝镇太平集村果农在展示刚采摘的水蜜桃。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数据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回首安徽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吃改革饭、走创新路是安徽走到今天并取得骄人成绩的核心密码。

        安徽靠改革起家。1978年冬天,凤阳县小岗村农民摁下“红手印”、搞起“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四十多年来,安徽一次次领风气之先,在改革中勇立潮头:芜湖“傻子瓜子”率先冲破计划经济藩篱,激荡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热潮;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率先在全省范围推行,催生了全国免征农业税这一重大变革;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林长制改革试点等率先取得突破,探索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安徽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破敢立的改革精神,奋勇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坚决冲破思想观念障碍,坚决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努力闯出符合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安徽特点的发展路子。安徽实践证明,只有敢啃改革的“硬骨头”,才能激活发展的动力源。

        安徽以创新闻名。从世界第一台VCD到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从世界第一台仿生搓洗式洗衣机到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一项项“世界第一”,标注了安徽创新发展的闪光轨迹。创新是安徽最具优势、最可宝贵的遗传基因,也是最为闪亮、最有分量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安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组建运行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分平台,着力打造科技设施联通、科技链条融通、要素流动畅通的创新矩阵,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跨越。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引领安徽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迈出更大步伐。安徽实践证明,只有下好创新的“先手棋”,才能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安徽的今天,更没有安徽的未来。正是敢改革、善创新、有闯劲,塑造了当代安徽人的鲜明特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创新路,是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必然选择。我们坚信,只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正确方向阔步前进,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以更大气魄努力闯出新路,安徽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作者:吴林红,系安徽日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