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中华】
科研上,他带领团队指导山西40多个市县发展食用菌产业,近十年间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了4倍和5.6倍,数十万农户因此受益;教学上,他率领团队在全国首开食用菌本科教育,在学生中播撒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火种,培养出黄超、江利斌等受到国家表彰的创业典型。
他,就是被誉为山西省现代食用菌产业奠基人的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常明昌。
潜心科研成“菇神”
在常明昌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菇神”两个大字,这是对常明昌33年从事蘑菇产业所取得的成绩的褒奖。
在山西大学生物系就读期间,常明昌经常跟随老师、著名真菌学家刘波辗转于深山老林,调查食用菌资源,研究其生存生长规律。这让常明昌认识到了食用菌开发利用的光明前景。
1985年21岁的常明昌大学毕业后来到山西农大工作,他的蘑菇生涯正式开启。为了发菌试验,他推着小平车,走街串巷收罐头瓶。为了早日生产出菇,常明昌找了一块空地,挖了几条地沟,盖上塑料布,这便是他原创的菇棚。为了蘑菇的生长,菇棚中需要烧火加热、喷水增湿。在这样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常明昌做着自己的试验。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研究环境中,常明昌先后发表论文216篇,培育食用菌新品种2个。他还率领团队完成技术标准19项,建立了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标准体系。常明昌主持完成的7项重大科技成果中,有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学生心中的“男神”
“常老师讲课生动,每次讲课都是那样富有激情,传授知识总是能在生活经验中找到影子。”在山西农大校园学生的微信群里,同学们自发评出学校最“牛”的教授,常明昌排在首位。同学们心中,既儒雅又富有激情的常明昌是“男神”老师。
33年的一线教学生涯,常明昌主要讲授《食用菌栽培学》《真菌分类学》《高级食用菌学》等课程。特别是他的《食用菌栽培学》教学,一直是山西农大听课规模最大的一门课。每次上课,330人的大教室总是座无虚席。
在学生们眼里,这个把知识转化为财富并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的教授,才是他们真心佩服的老师。在本科教学中,常明昌尤为注重在学生中播撒科技创新和创业的火种,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他手把手地教实践技能,出谋划策为学生指点创业方向。2018年2月,常明昌负责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把科研做在大地上
3米高的空间,温度、湿度、光照全部自动化控制,一排排一尺多长的食用菌包摞得整整齐齐,袋子两侧开口处伸出一簇簇蘑菇,鲜嫩肥厚,散发出阵阵清香。这是山西省高平市金田农业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这里1500亩的蘑菇大棚中,每年可“吃”掉废弃果木渣上万吨,产值过亿元,纯收益超1000万元。公司负责人许俊勇说,是常明昌给他送来了技术,送来了好品种,送来了设计方案,送来了财富……让他这个原来只会种田的农民,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
1999年至2000年间,常明昌到国家级贫困县——安泽县蹲点扶贫。常明昌发现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林地资源,非常适合种植香菇。于是,在他的指导下,安泽县陆续建成30个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成为山西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昔日被用来烧火的树木枝条、玉米芯、秸秆等,变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财源。那两年安泽县新增产值4000万元。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做着一件事,就是全力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常明昌说,“只有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送到农民家里,才能真正体现科研成果的价值。”
(本报记者 李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