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日”21日在位于此间的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澳国家博物馆主办,在中国驻澳使馆文化新闻处的大力协助下,包括舞狮、腰鼓、书法、剪纸、茶艺、中医药等传统中国文化表演和美食吸引了数千名观众的参与。澳国家博物馆终生学习项目经理海迪·普理查德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澳国博之所以举办“中国文化日”主题家庭日活动,是因澳中关系十分紧密而且非常重要,本次活动为包括华人在内的澳大利亚民众提供了一次了解中国文化的良机。澳大利亚拥有多元文化,澳国博则是一个展示多元文化的平台,讲述包括中国故事在内的多元文化故事。
中国驻澳公使衔参赞杨治介绍,此次活动是“中国艺术的历史表达”展览的配套活动,主要在现场展示中国传统书画、歌舞、手工艺和游艺竞技,并邀请观众参与互动,以动态形式与静态的书画展形成互补,让澳大利亚民众体验到更加全面和立体的中华文化。杨治说,“中国文化日”在澳方策划和主导下成功在澳国博举办,不仅是双方文化交流的硕果,更是双方建立长期友好互信关系的体现。仅就过去两年而言,两国国家博物馆密切合作举办交换展。澳国博将树皮画大规模海外巡展首站选在中国,受到北京、上海、成都和深圳文博机构和民众的热情接待和欢迎,吸引了近34万中国民众观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展来澳,有助于提升澳观众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最新数据显示,迄今已有5.6万多名澳观众前来观展。
虽然活动从当天早上十点开始,至下午一点结束,时长仅三个小时,但备受当地民众喜爱。一进活动大厅,由志愿者装扮的熊猫和考拉便捕获了无数小粉丝的心。小朋友们与熊猫击掌、合照、拥抱,露出幸福满足的笑容。中国武术和舞狮表演一直备受当地观众追捧。值得一提的是,这支舞狮队表演者不仅仅有华人,还有不少洋面孔。来自澳国博、参与本次活动组织策划的阿曼达告诉记者,该活动吸引了四五千人次的观众,非常不可思议。当地华人社区向民众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只需要绕场一周,不难发现当地家庭正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澳国博几年前曾举办过一次类似“中国文化日”的活动,但这次规模更大。
在中医药展区,记者看到不少澳民众正在排队等候接受针灸诊疗及中医专家曹玲玲女士的问诊。来澳洲行医已有30多年的曹医生正在与一位名叫安·戴维斯的女士谈论中医及针灸。曹医生说,与西医相比,中医有很多优势,特别是能够根除很多西医治疗不了的疑难杂症,比如湿疹、不孕症等。戴维斯表示,针灸太神奇了,悉尼的一位针灸师就治愈了她的湿疹顽疾。她说,尽管湿疹不是什么绝症,但有时一旦发作,直接导致她呼吸困难。她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看了很多知名西医皮肤科专家,但都未能治好。在其绝望之际,一位华人朋友向她推荐针灸疗法。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悉尼中国城的中医诊所,经过几个月的针灸及口服中药治疗,她的湿疹逐步被控制住了,到现在都没有再复发过。正在澳国博“中国文化日”活动做志愿者的她看到中医药展位时,就过来与医生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她说,她正在向周围的朋友介绍和推荐中医。
剪纸及汉字临摹互动区入口处排了几十米长的队伍。在该区内,记者看到科林夫妇带着六七岁的儿子、女儿在认真地看着中文画册临摹中文汉字。科林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汉字,没想到两个孩子都十分喜欢临摹汉字,其儿子萨科更是坐在那里几十分钟认真对比临摹。“相对于英语,汉字的笔画与书写确实非常复杂,但通过今天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我们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喜欢中国的书法与汉字,将来我们会让他们选择进一步学习中文。”
在博物馆入口处,记者偶遇身穿旗袍及中山装的杰玛与布莱恩,他们正在兴奋地与“大熊猫”合影。杰玛甚至能用简单的中文与记者交流,她的发音非常标准,颇有地道普通话的感觉。据其母亲介绍说,杰玛虽然不到十岁,但学习中文已有四五年,她似乎很早就表现出语言天赋,学前班时就开始学习中文,现在堪培拉莫森小学三年级上学,这所学校是首都地区教授中文的几所小学之一。她的弟弟布莱恩现在也在学习中文,但不如姐姐爱说话。其母亲表示,中国及中国文化对澳大利亚影响比较深刻,而且中国经济及全球影响还在继续上升,孩子们掌握中文为其未来发展有利。“虽然我们一家都未去过中国大陆,但等孩子们再长大一些,语言沟通能力再强一些时,我们会考虑送她们到中国去参加夏令营,让她们更直接地感受中国的一切,更深入地融入中国文化。”
(本报堪培拉7月21日电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王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