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5日 星期一

    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签到”

    作者:徐川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5日 02版)

        【新闻随笔】 

        替课替考悄然在高校中成为一种难以被无视的现象。据媒体报道,有学生替别人上课,每月收入数千元,这些课程以公共课和选修课为主。替课替考还催生了中介,形成了产业链条,中介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来替课,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为逃避学习把上课摆上交易平台以纯粹市场的方式去处理,为获得学分花钱请人冒名顶替参加考试,为参加自认为更重要的活动而放弃应该被视为天职的上课,我们不禁要问,替课替考现象的产生究竟是谁之过?学生“冷落”学习的“底气”究竟在哪里?放任替课替考现象自由野蛮生长,会将我们引向何方?

        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单一的。每一个时代的发展和巨变,都会带来属于这个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催生了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只要拥有才华、知识,只要努力,草根力量、原生力量都有机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充满青春朝气,洋溢着阳光热情。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在形成阶段的他们,极容易为外界所诱惑。近年来,随着视频直播平台的迅猛发展,不少人通过录制短视频、做直播等方式,创造了短时间内实现财富积累、经济自由的“奇迹”,这必然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事业观、财富观、人生观。在一则关于“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的调查中,54%投给了主播、网红,出名趁早、迅速变现成为了很多青年人的诉求。应当看到,顺应时代潮流,通过网络实现才华变现、知识变现、流量变现,当然也是努力的结果、能力的象征。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全心的投入、专业的知识、精彩的内容、绝妙的创意、长期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变现也只能是镜花水月。

        此外,还要在课堂质量上找答案。在替课替考事件中,学习和课堂成为大学生认知中不重要的甚至是可以放弃的选项。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为承担教学管理任务的高校和教书育人的教师,更要深入思考如何“修好渠”“种好田”、上好课这一问题。当代大学生的年龄段正在逐步向“00后”和“05后”过渡,他们在生活、学习、成长环境等各个方面展现的群体属性和全新特征对新时代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提高课堂质量需要教师有高深的知识学问、高超的教学水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让课堂散发“真理的味道”,绽放“知识的光芒”,释放“温暖的力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既是维护教学秩序、保障教学效果之关键所在,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题中之义。因此,学校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规范教学秩序、查找管理漏洞、理清存在问题。要严格执行课堂管理制度和考试制度,对寻求替课替考和受雇替课替考的学生早发现、早管理、早处理,提高违规门槛和成本,必要时建立失信档案,以正学风,以儆效尤。要积极尝试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引用智慧课堂建设成果,用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实行实名制签到。要加大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优化教学质量考核,创新教学形式,打造知识性、互动性、生动性的“金课”,提高课堂到课率、抬头率和点头率。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学校只是驿站,不是终点,学校只是彩排,不是直播,但是在学校形成的一切行为习惯都将变成个人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对大学生来说,找人替点名、替考试,看似躲过了短暂的“一劫”,实则为今后漫长的旅途埋下了“地雷”。今天缺失的环节将来都会以“悔不当初”的形式回首,因为替的是点名,缺的是现场;替的是考勤,缺的是学习;替的是考试,缺的是本领。而且人生之路虽然漫长,却也是由若干个彼此相连的环节构成,如果上课可以替、学习可以替、考勤可以替,长此以往,也就替出了习惯,替出了经验,替出了理直气壮,替出了习以为常,替出了一个畸形的人生。

        面对替课替考的种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要跟青年朋友们一起达成共识:有些事可找人替,但人生的道路上,必须自己“签到”。

        (作者:徐川,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