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0日 星期三

    陕北的黄土地成就了刘文西

    作者:郭线庐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0日 02版)

        【文化评析】  

        美术教育家、中国画大师、黄土画派代表人物、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刘文西因病于7月7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6岁。

        刘文西先生,1933年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曾受教于潘天寿先生等人。1958年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到西安美术学院工作,1991年至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2004年至去世前一直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同欢共乐》《祖孙四代》《黄土情》等早已被奉为经典。

        刘文西先生是笔者的老师,他出生在浙江,但扎根于西北,是中国画、人物画的活化石和当代画坛的一面旗帜。他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有机结合,是中国美术事业建设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离世,是中国美术界不可弥补的损失。

        这是位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家。刘文西先生赴陕北采风创作100余次,足迹遍布26个县,结交了数百位农民朋友,画了上万张速写,创作出一系列展现陕北风貌的精品力作。他曾说:“艺术家必须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的根应深植于人民中间,如果不真心地深入生活,不真心地爱着人民,就登不上创作的高峰。”“《黄土地的主人》画的是陕北农民。无论时代如何变,陕北人的正直、勇敢、淳朴、善良一如往常。而且,这些元素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具备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刘文西先生是以画陕北而成为大家的,可以说是陕北成就了他。

        作为中国人物画创作的里程碑式人物,刘文西先生的艺术创作是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式样板。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石鲁、赵望云、何海霞等为代表的一群活跃在西安的中国画创作家,继承古法、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以表现黄土高原古朴倔强性格为特征的山水画和表现陕北农民勤劳淳朴形象的人物画风格的道路,随即在中国画坛引起巨大轰动。在他们“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下,饱含浓郁地方色彩的“长安画派”由此形成。

        50年后,在原“长安画派”先贤们活动的故地西安,以国画大师刘文西为代表的一群中国画画家,致力于反映陕北风土人情、歌颂黄土地革命历史和民族个性,自发组成了“植根黄土画人民,表现时代出精品”的黄土画派。刘文西先生就是该画派的创始人。1962年他创作的水墨人物画《祖孙四代》,以粗犷有力的笔墨塑造了陕北高原上祖孙四代的形象,带给人们极大的震撼。

        刘文西的作品靠形式、语言、技巧取胜,他通过这些表现手段,不断强化形象内在意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样重要的是,他坚持塑造形象的独特性、生动性、真实性占据统领一切的地位。在当今时代,他的这种创作精品力作的方法和规律,尤其显得可贵。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刘文西先生正是践行艺术创作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标杆。他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方面的杰出贡献,是全国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榜样。

        (作者:郭线庐,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