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何以越来越大

    作者:季思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0日 12版)

        冷战结束之初,国际格局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代表,如一叶扁舟飘摇在茫茫大海中,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抉择。2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正确把握内外形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使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也因此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竞相学习效仿的榜样。

        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认为,“过去几十年来最震撼世界的事件无疑是中国的崛起”。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对国外政党产生强大的磁场效应、为不少发展中国家政党所仰慕呢?中国发展道路缘何能独辟一条蹊径,突破重围呢?中国道路有没有一些规律可循、一些普遍性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学习借鉴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答案是肯定的。

    既不西化也不僵化的新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背景下,西方世界陶醉在一片喝彩声中,美国学者福山甚至抛出“历史终结论”,似乎资本主义即将一统天下。在这一时期,众多发展中国家难以顶住内外压力而走上全面西化之路,现行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的世界形势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形成一边倒的阵势。

        西方社会的主流看法是,要不了多久,中国就会成为下一个苏联。当时,许多国家都以怀疑、忧虑和不安的眼光看着中国如何走出下一步。可喜、可庆的是,得益于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高超政治智慧,中国共产党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大变局,不否定自己的本来,决不倒向西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走西化道路,但如果走僵化守成之路,就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同样也是死路一条。苏东政权垮台就是教条僵化的前车之鉴。

        国外学界和媒体认为,中国的柳暗花明是由邓小平同志南巡而肇始,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打破教条框框,开启了前无古人的革命性创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成功地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新道路,使中国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宽敞、越走越顺当。一些国家政党及路透社、《日本经济新闻》强调,中国已经找到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公式”,“找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开辟了一条为全世界所钦佩的历史性发展道路”。

    坚持以改革要生产力

        如何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是众多发展中国家至今未能解决好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找到的良方就是改革。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改革的精神来处理和解决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问题,致力于理顺经济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世界现代史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面改革斗争,以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勇气、魄力与韧劲,将改革这一伟大工程奋力向前推进,并进行到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包括西方在内的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中国是迄今为止唯一改革取得成功的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阿根廷共和国方案党等表示,中国改革开放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经济调整范式,值得别国学习借鉴。埃及社会主义党等强调,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只要决心推动符合本国国情的变革,国家发展就有希望。西方一些政要也对此有同感,德国联盟党议会党团干事长格龙德认为,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也是中国道路相较于西方传统发达国家更受发展中国家青睐的原因之一”。

    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闭关锁国之苦。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开放,不开放没有出路。因此,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毅然打开国门,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里最早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进程中。邓小平同志南巡后,特别是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深度汇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加快发展的有利形势,全方位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显著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水平,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而且中国是按自身意愿、国情和时间表来推动对外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敢于顶住西方压力,立足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种以我为主的制度设计与步骤实施,使中国能较为从容地应对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特别是现代化进程的逆转甚至夭折。

        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表示,40年的对外开放,使中国实现“从封闭孤立到全球性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国外一些学者也强调,正是中国的示范效应,带动许多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打开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迈克尔·斯彭斯及美国《华盛顿邮报》等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树立了“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先锋”的形象,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

    在市场与政府间寻找最佳结合

        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困扰各国政府的世界性难题。中国共产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邓小平同志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开始,我们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提出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地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论断,实现了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在市场和政府作用问题上,我们灵活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实现“两只手”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坚持市场为社会主义服务,有效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和功能,推动中国实现了跨越性发展、可持续的长足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体制支撑。

        国外一些媒体因此评论道,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这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同改革开放实践结合起来的一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是在普遍意义上对数百年来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发展,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最重大的思想和理论创新之一”,对国际社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美英等国政要学者表示,中国长期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在于,它在发挥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之间实现了最佳结合。秘鲁共产党(红色祖国)主席莫雷诺等认为,中国共产党具有长远谋略,能够清晰规划未来中长期的发展目标,而且不因一时一事所动摇,始终上下齐心,集中精力谋发展。挪威驻华大使裴凯儒也为此表示,“西方应以更加谦虚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制度和发展道路”。中国成功发展的事实,使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摘下有色眼镜,客观正视中国。

    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和中国人民的命运,也给世界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和空间。无疑,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同时也不断回馈国际社会。中国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

        多个国际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是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中国近8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还通过提供资金援助、减免债务、技术帮助、培训人员等多种方式,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直接的发展动力,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波黑塞族独立社会民主人士联盟主席多迪克等认为,中国已成为引领全球共同发展的“领跑者”、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坚力量”、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些年来,众多发展中国家分享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本国经济发展。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领袖派)、柬埔寨人民党、尼泊尔农工党等认为,“中国的巨大发展也使中国的邻国从中受益良多,为全世界共享美好未来带来了新希望”。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表示,近几年来,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奋发有为的外交举措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始终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深刻的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特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服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视为最高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民当家作主原则,既重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他们参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也重视塑造和引导人民,用正确的思想和价值理念去教育和陶冶人民,用有效的动员手段来组织和训导党员与积极分子,以此规范党员干部言行,提高其整体素质。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的目的是服务人民,确保由全体人民来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在改革发展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因此在人民群众中始终保持很高威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支持和衷心拥护。国外许多政党都高度认同这点,韩国共同民主党党首秋美爱、泰国民主党前主席阿披实、阿根廷正义党副主席奈尔蒂尼、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坦桑尼亚革命党、德国的共产党等表示,“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取得成功的源泉”。中共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非同寻常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于中国人民的事业中去,“中国共产党因此得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拥护”,“并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以党的自我革命加强党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大优势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与苏共及国外许多政党不同,中共始终重视总结和汲取国外执政党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铁腕反腐,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这种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令国外众多政党由衷钦佩和敬仰。坦桑尼亚革命党主席、总统马古富力,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及俄罗斯《星火》周刊、美国《基督教箴言报》、英国BBC与《金融时报》及美国政治哲学家帕斯奎诺教授等指出,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政治使命感,“中国共产党是推动中国实现积极发展进程的领导力量”,中共“没有丢掉自身的‘红色气质’”,中共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迅速解决了腐败这个最大的挑战”,使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奥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也为此表示,仅凭这一点,就要“给中国共产党打一个高分”。可以说,这是他们对中共执政成就的由衷之赞。

    不断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近期以来,国外一些学者越来越多地从中华传统文化文明的视角来探究中国道路成功的内因。事实表明,中国崛起是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的崛起,通过文明超越和文明互鉴走出了西方文明唯我独尊、零和游戏的困境,探索出文明交流与合作的新范式。基辛格强调,中国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中国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

        近些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了革命文化,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当代文化,展现了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和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来源。

        欧洲舆论几年前就表示,中国文化软实力正在逐步崛起,尤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日受欢迎,这符合其大国振兴的梦想。中共善于把握世界大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体现中华文化天下情怀、使命担当的新理念,“一带一路”倡议、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倡导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等主张,是东方优秀思想文化精华的汇聚和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在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赏。一些国家政党政要高度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星球的唯一未来”和“黑暗隧道尽头的光明”,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彰显了永不称霸、永不扩张的意志和决心,将引领世界各国重塑新的国际秩序,希望中国继续向世界提供宏伟的“中国方案”。

        (作者:季思 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