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大学主办的第一届西湖科教智库论坛在杭州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承办,来自教育部、科技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围绕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教育科技带来的影响深入讨论。
中美经贸摩擦给我国高校带来的影响亟须重视
一年多来,由美国挑起的对华经贸摩擦引起了科教界普遍关注。“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经贸摩擦只是中美角力的外在表现,科技制高点竞争才是实质。”教育部科技司二级巡视员、综合处处长张拥军说。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飞表示:“正视中国国际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重新调整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格局与发展策略,对今后的科技重大攻关方向、科技合作重点地区、科技合作关键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做好战略研究,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科技发展共同体,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清华大学科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苏竣认为,高校是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桥梁。中美关系的变化给高校科技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我国高校要积极思考如何与其他科技力量共同解决‘卡脖子’问题。”他提出。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指出:“我们要加强和俄罗斯、以色列、印度,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科技合作,创新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尝试包括项目合作、合作办学、联合建实验室等。”
尽快补上基础研究领域的短板
“投资基础研究也就是投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苏竣表示,高校科技工作者要提高基础研究的水平和能力。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兴趣导向与使命导向的关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提高博士生研究水平和面向本科生的教学水平。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研究投入方式、投入领域、投入方向,以及对基础研究项目管理和评价体系的战略研究,确保基础研究发挥好在科技事业跨越发展进程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认为,在国际创新格局不断变化的新时期,大学更应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我国高校更应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
既要重视“大学能力”建设,又要注重创新文化培育
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指出,部分高校的“高分低能”现象值得重视。中国大学的排名在世界知名排行榜上不断进步,但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提升,要重视“大学能力”建设。
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强调,“‘科教’本是一体的,科学研究跟人才培育本身就是一回事,两者结合好,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有了,科学研究的方向也有了。”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炜表示:“当前高校评价优质人才、研究成果或学生评优评奖时,主要聚焦论文,而未考虑产业发展需求和重大工程领域创新性突破的问题。”在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伟看来,必须重视创新文化的培育。“在科技计划尤其是重大项目上,重拳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尤其要在重大科研奖励评审、重大科研项目评估、高端人才评价中强化学术道德建设内容。”
(光明网记者 章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