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6日 星期六

    聆听智者的生命足音

    作者:刘昆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6日 09版)

        “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丛书

        季羡林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光明书话】

        我读季羡林先生,是从《赋得永久的悔》开始的,1994年3月26日,《光明日报》《永久的悔》专栏刊发的这篇文章,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也深深地并长久地影响着我。就在读到这篇文章之前不久,我的母亲去世了,我心里充溢着的对母亲的无限思念里,也有一个“永久的悔”。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自己写的关于母亲的文字里,也总是浸润着一个“悔”字。

        近读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丛书,进一步启发着我关于生命的认知与思考。这套书以季羡林先生的成长历程为经,以其学习心得、人格品性、生活感悟和人生思考为纬,由《一寸光阴不可轻》《书山有路勤为径》《赤子丹心图报国》《所有生命都不朽》《人生自有真义在》五册图书构成,是一套适合孩子和父母共同阅读的好书。

        从季老的文字里,我们读到,在耄耋之年,他还在痛彻心扉: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他少小离家,后来听人提起母亲的一句伤心话“早知道送出去不回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时,心肝俱裂,痛不欲生。然而,岁月无常,至亲如母,今生已无缘再相见,只能任“悔恨像大毒蛇直刺入我的心窝”。少年的他,已经能感知佣人王妈的生命是如何从光亮进入幻灭的,他从王妈低咽的暗泣里,听到黑暗命运的叹息,看到无限凄凉的眼泪。听到王妈的死,他把眼泪堆在心里,由此认识了怎样叫人生,怎样叫命运。园子里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他就会想到王妈。“没了王妈,夜来香哪能不感到寂寞呢”?得到恩师董芳秋先生作古的消息,他“心中几十年的回忆、内疚、苦痛,蓦地抖动起来”,为自己不能常去拜访他,及时向他表露感情,做一个程门立雪的好弟子,而深自怨艾,痛悔不已。

        人生苦短,光阴易逝,由此,他珍惜生命里的每一个美好相遇。出访亚非国家时,与一个塔什干小男孩的不期而遇,让他高兴、感动。分别之后,为了重新见到这个男孩子,他精心准备了礼物,一次次去初遇的地方寻觅,一次次不遇,他失望,甚至为此焦急不堪。在离开塔什干前一天终于意外见到小男孩时,他兴奋,“甚至有些慌张”。由于过于兴奋,过于高兴,他在塔什干的最后一夜,是一个失眠之夜。他庆幸终于得到机会来问清楚这个小孩子的姓名和地址,“不然的话,他就像一滴雨水落在大海里,永远不会再找到了”。

        都道“悲欢离合总无情”,我们从季老的文字里,读到的却是“有情”,是悲天悯人的大情怀。饱经了岁月的沧桑,他看到的是宇宙万物无有不可爱者。并且,他不吝于为这些可爱之物倾注自己质朴真实的情感。

        他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兔子顺从地让我抚摸的时候,我简直欢喜得流泪呢”;“一条不起眼儿的狗都揪住我的心,一揪就是七十年”。看到校园的一株古藤被砍掉,“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世道多舛,没让他心硬如铁,相反,他对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都动了情,他一点儿都不掩饰这样的情感,因为他抱着一颗简单明静澄澈觉悟的心,这颗心又宽广如海。

        他饶有趣味地回忆自己少年时的求学生涯。学经学、学英文、学德文、学逻辑学……他的青少年时光,是“书山寻路,学海觅舟”的勤学苦读,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知识进阶之路。他引苏东坡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他感慨:时间是一种无始无终,永远不停前进的东西,过去了一秒,就永远过去了,纵有翻天覆地的手段也是捡不回来的。正所谓“一寸光阴不可轻”。

        即使身居厄境,他也惜时如金。“文革”中被分配淘厕所,看门房,守电话,但是,他不甘心成为行尸走肉,不愿意苟且偷生,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心境下译完的,他以此寻找并实现着生命的价值。

        年届耄耋,他将满腔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他表示,仍然要焚膏继晷,献上自己的余力,跟中青年人同心协力,把我们国家的事办好,“必要时躺在地上,让他们踩着自己的躯体前进”。他对青年朋友的嘱咐语重心长: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作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如此徒托空谈,无补实际。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对国家对历史的责任感,都是空谈。在书中,他的关于生命足音的记述,关于生命价值的体悟,以及他对于祖国对于人民的深爱,都是以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娓娓道来,没有一丝一毫的说教,却让人深深地共情。

        在书的后记里,季老引用宋代大儒朱熹的一首诗:“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教给青年一个关键的道理,一是要学习,二是要惜寸阴。这两点,明白易懂,真正实行者,却不多见。但是,当你读完这套书,就一定能深切地体会到,这位文化老人的肺腑之谈,是何等珍贵!感谢广西师大出版社精心编辑了这套好书。我在读这套书时,就想着要把它作为生命教育的读本,推荐给我的孩子和更多的孩子。

        (作者:刘昆,系光明日报高级记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