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3日 星期三

    一起聊聊垃圾分类: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者: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3日 07版)

        【你问我答】

        #光明智库你来问#【一起聊聊垃圾分类:想说爱你“不容易”】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全国46个重点城市也将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对于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你准备好了吗?还有什么疑问,请开始提问吧。本期答问嘉宾是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研究助理高阳。

        @木大姐来了:《条例》实施以后,会带来哪些新变化?

        @高阳:新型垃圾袋、垃圾桶、垃圾车等用品销量会增长,专家预计10年内将增加300亿至500亿元的市场空间。垃圾分类的处理人员、志愿者队伍、监督人员将增加,相应配套的分类培训也将有广大市场。消费者对日用品的选择会倾向于绿色产品。这会刺激各类厂商去研发容易分类、容易拆解处理的绿色产品。一个干净整洁的绿色上海正在形成。这将提升上海城市的软实力,带来良好的营商环境,这是一笔更大的无形资产。

        @輶轩使者-:我国垃圾分类开始得很早,为啥起了个早,却赶了个晚集?到底卡在哪儿?

        @高阳: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的养成需要过程。有学者提出要保持“历史耐心”。自2000年6月确立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已经快20年了。此次动真格,既是给垃圾分类工作加油打气,更是凝聚起更大的环保共识。今后,应积极探索社会资本的加入,让垃圾分类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到更好体现。

        @Jang Seung:垃圾分类的前端参与度很高,后端能见度却不高。这种状况如何破解?

        @高阳:要强调前期分类对于后期处理的作用。目前上海等地都存在垃圾填埋场提前饱和的问题,要强调每个人的举手之劳对于缓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还可通过新技术手段加强垃圾分类全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例如,天津市利用“互联网+”思维,研发了公共机构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手机App系统客户端和企业端,居民通过手机就能看见垃圾运到何处、如何处理等。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王斯敏、田依漪、蒋新军、康薇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