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3日 星期三

    宁夏吴忠红寺堡区“55124”村级治理模式:

    村民共识增多 产业发展起劲

    作者:本报记者 王建宏 本报通讯员 何小红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3日 02版)

        “新庄集乡红川村村民闫某给我发了个短信,说家庭困难,想要建档立卡户名额。”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副区长尚自刚说。这条短信马上被转给乡长,乡政府立即进行核实:按照“55124”村级治理有关程序,因不符合相关条件,该村民的建档立卡户申请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未被通过。也就是说,村民代表大会没通过,找领导也没有用。

        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来自宁夏南部8个县区的移民共同生活于此。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这些移民群众在这里和睦相处、团结互助,“55124”村级治理模式功不可没。

    制度说话:通透,明白

        “经过支部、村两委、党员大会同意,马万宝和马惠民的劳务费使用村集体经济支付,大家有什么意见吗?”卢佳旭说。

        “这个是干什么的活?为什么要支给他们,支了多少钱?”马千明提出疑问。

        “这个我给大家解释……”姚建伟接过话。

        走进红寺堡镇玉池村村部,随机翻开四本厚厚的台账中的一本——2018年11月21日,由村支部书记卢佳旭主持的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得清清楚楚,决策事项、讨论过程、表决结果、村监会意见、会议表决照片等内容都十分详尽。

        正在村里值班的红寺堡镇包村干事李向彬告诉记者:“台账根据一份议事清单明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事项,以五联记录本规范会议程序,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

        “项目建设、财务报销、惠农补贴发放、低保评议等20余个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供台账给各部门作为审核审批和资金兑付的依据。”红寺堡区民政局副局长马宗成说,这样能够保证村级事务在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据介绍,“55124”村级治理模式有如下含义:第一个“5”是村民代表会议严格按照“五步工作法”规范召开;第二个“5”是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在“五联记录本”中规范填写;“1”是村民代表会议议定事项根据一份自“20+X”议事清单进行决策;“2”是乡(镇)政府、村监会两级监督确保工作合法合规;“4”是由乡镇、县级、地市级和自治区级相关部门四级联动督查,推动工作全面落实。

        “现在大家都按照制度办事,把话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群众放心了,我们的工作也好干了。”红寺堡镇朝阳村村委会主任杨小平说,严格实行“55124”村级治理模式,通过民主评议,互相监督,群众的共识多了、意见少了。

    人心归聚是最大生产力

        6月下旬,一个个“红了脸”的红梅杏在风中摇曳。

        在大河乡乌沙塘村的一处高地,村党支部委员李彦斌带记者来到村合作社种植的1150亩红梅杏和400亩苹果树种植基地。

        “今年全村的收入应该没问题,但前几年可不是这个样子。”李彦斌说。

        2008年10月,372户移民从固原市隆德县和原州区的大山里搬迁到乌沙塘村。最初搬来时,每位移民分得一亩八分地,由于土地缺乏灌溉条件,耕种的收成并不好,村民只能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村子渐渐变成了空心村。

        雪上加霜的是,2014年,村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3年过去,由于经营不善,企业拖欠着村民的流转费跑路了。

        “那时候拉了两班车人上访,老婆子抱着孙子,大人领着娃娃,去乡镇府、区政府上访。”李彦斌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他也在上访之列。

        2017年,问题的解决得益于“55124”村级治理模式。“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反复地开。”乌沙塘村第一书记马青富回忆说,通过乡政府、村委会、村监会、村民代表等多方联动,给村民解决问题,讲政策、讲道理让村民从反对到观望,最后慢慢地支持,通过村民自愿土地入股、政府资金入股,成立“乌沙塘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将撂荒的3000亩土地流转进行统一种植,发展红梅杏、苹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

        记者看到,在吴忠市2018年拟退出贫困村公告上,大河乡乌沙塘村名列其中。

        红寺堡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志东说:“人心齐,泰山移。通过基层治理创新,践行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赌博酗酒、顶牛闹事儿的少了,争当五好家庭、带头参与村组公益事业的多了,健康文明的和谐乡村新风尚日益浓厚,产业发展也越来越起劲。”

        (本报记者 王建宏 本报通讯员 何小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