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就有工作车间,旁边就是学校,方便得很哩!”已经搬离大石山区,住进县城安置点的黄美见高兴地说,今年9月,她的两个孩子都将在安置点配套的学校入学,一家子生活充满了新希望。
群众安居乐业的背后,是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与深圳大鹏新区深耕东西部扶贫协作“试验田”的成果。2018年9月,广东省与广西签署《支持河池市加快推进“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简称“深巴试验区”)。乘着粤桂扶贫协作的东风,深圳巴马两地携手播下一粒粒发展的种子,正在大石山区生根开花。
“世界长寿之乡”巴马,自然环境优美,却面临石漠化严重、土地资源匮乏、核心产业少等发展难题,尚属深度贫困地区。
“消除贫困‘拔穷根’是巴马面临的一道必答题,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把题答好,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河池市委常委、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军如是说。
2016年,广西与广东启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其中深圳市大鹏新区对口帮扶巴马,送来“东风”和“及时雨”。双方因地制宜,共同探索出“城市帮农村、强村带弱村、企业助穷村”的结对共建模式,浇灌产业“常青藤”。
在易地搬迁中,为让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双方携手推进“产城融合”布局,在安置点配套建设扶贫车间,打造食用菌、养殖区等产业,消除大石山区“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困惑。产业兴则经济活。在西山乡,大鹏新区投资240万元发展了14个香猪养殖小区,通过“公司+合作社”模式,给周边10余个村屯各带来3万~4万元集体收入,受益群众千余人。
在教育方面,围绕“扶贫扶智相结合”思路,巴马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在构建教育资助体系、构建从严治教体系、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力求“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6年以来,巴马与大鹏新区10所学校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充分借助深圳优质教育资源,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法提高巴马教育教学质量。
“在深圳帮扶下,我们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模式,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校办学满意度达93%。”巴马燕洞镇交乐小学校长刘秋霞告诉记者。
巴马在依法狠抓控辍保学工作,画好教育“红线”的同时,筹资3亿元改善122所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设备,让优质教育资源普惠更多学子。
“教育和医疗,是斩断穷根的‘牛鼻子’。”深圳派驻巴马挂职的县委办副主任马超告诉记者,为彻底解决巴马地方病、常见病带来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代际传递问题,大鹏新区先后投资830万元,在巴马实施儿童精准营养改善项目和地中海贫血防治项目,提高全县青少年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为实现巴马高质量脱贫发展培养下一代。
从改善生存环境到实现产业增收,从提高教育质量到保障全民健康,自粤桂扶贫协作以来,深圳大鹏新区着力打造高质量扶贫的“巴马样板”。如今的巴马,正焕发出别样生机与活力。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唐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