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30日 星期日

    绽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绚烂影像

    ——第三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掠影

    作者:本报记者 严圣禾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30日 11版)

        我的工地我的城 李新旺

        心中的旗帜 耿新豫

        建设中的深圳前海 陆斌

        我们也赶上新时代 周顺斌

        回归后澳门(之一) 黄明辉

        深圳新机场 赖犁

        温馨港湾 张言华

        城市脉动——2018香港 杨宜瑄

        沧桑巨变 刘慎库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之年;2019年,也是深圳建市40周年。值此美好的时间节点,在大湾区的重要引擎城市深圳,第三届国际摄影大展在光影交织中如约而至,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文化力量。

        一年一度的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是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的摄影活动,它以“人文·都市·科技”为总主题,注重国际性,彰显专业性,凸显科技性,做到群众性,已逐渐成为国际摄影艺术交流平台和中国摄影文化品牌。今年的大展是《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和“深圳城市文化菜单”的重点项目,被中国文联列入2019年工作要点。

        徜徉在第三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近3000幅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部主题鲜明、视角多维、恢宏多元的“城市图志”。诚如本届大展的主题“城市·呼吸”所表述的那样,观众在一幅幅光与影的艺术品中生动地感受到:美丽的城市会呼吸。

    新时代春光明媚

        一列象征民族复兴的中国高铁,飞驰在春光明媚的中华大地上,金黄的油菜花和远处已经开过花的油菜地,构成了一首黄与绿的交响曲。在飞快的速度之下,鲜艳的色彩全被虚化,清晰可见的则是一辆《开往新时代的列车》。

        同样以高铁为拍摄对象,在《古往今来》中,飞驰的列车转变为宏大的背景,近处古桥上9个饱经沧桑、神态各异的石狮子成为整幅图片的主角。石狮不语,但这个古老国度数百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都在其睁圆的双眼之中。

        列车驶过农田、经过郊外,进入我们居住的城市,这里的美丽不仅是自然的,更是人文的。在《魔都建设者》中,两位建筑工人在城市璀璨灯光的映衬下,正在指挥着一块巨大钢梁的安装,城市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地成长起来的。在《雨中情》中,透过瓢泼大雨观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与人民之间浓浓的鱼水情。

        作品《我的工地我的城》更加吸引眼球,7位年轻的建设者,头戴红色的安全帽,眺望着眼前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以及远处万丈红光下的深圳湾。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一个吸引全球目光的大湾区、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正呼之欲出。

        2019年不同寻常。本届大展中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深圳建市40周年摄影作品展”,就是以隆重的仪式感,去回望和致敬昨天,畅想和描绘未来。光阴的故事,由光影见证。在摄影作品展中,观众重返历史,重返现场,重返那一个个不可磨灭的高光时刻。在这里,我们能够看见一路走过来的国家、城市以及我们自己。

    多元文化有魅力

        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互鉴,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摄影师,在深圳国际摄影大展这个文化艺术平台上,共同展示人类文明和城市发展的缤纷画卷。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伊斯坦布尔的名胜古迹、纽约的当代建筑、香港的夜市等。每一位摄影家都有自己的角度和选择,在记录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融入观察和思考。本届大展的“专题邀请展”正是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家对不同城市的了解和发掘,呈现摄影艺术创作的差异化和多元化。这18个专题邀请展从题材、类型、技法、观念等角度多维度聚合,散发出浓烈的地域气息和摄影家的个性表达,以此搭建摄影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不同艺术形态的融会与创新。

        英国摄影师伊恩·贝瑞的“英国市景1964—1994”以一个局外人和观察者的角度去描绘城市及市民,并通过这些图像去建立一个“永恒英格兰的怀旧长廊”;“从先锋到当代——捷克摄影特别展”从三位摄影家的作品开始,呈现出各种各样奇妙的拍摄风格;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摄影节主席阿提拉·杜拉克的“街头的回声”则以纽约街头表演者为主题,展示了不同寻常的画面色彩效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澳门与深圳两地摄影家联手策划的“澳门新颜——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四人影像展”,此展从不同视角展现出一个充满爱与热情的澳门。在黄明辉《回归后澳门》系列作品中,红色充满一幅作品的整张画面,大红的灯笼、大红的挂件、大红的围巾,一看就是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然而,画面中的主人公却是一位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他正满脸喜气地挑选着中国年货,强烈的视觉效果凸显了美美与共的文明观。

    人人都是摄影家

        在本届大展中,有许多受到广泛关注的深圳灯光秀的照片。在众多优秀的摄影作品中,像《璀璨——深圳》这样用手机而非专业相机拍摄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正如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所说,当代艺术的边界越来越开放,手段越来越多样。智能手机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人们对于影像艺术的认知与感受。手机得天独厚的轻巧便携带来了随时随地的灵活拍摄,更打破了艺术家与普通人的界限,激发了大众摄影的热情,激活了潜在的创意,使“人人都是摄影家”成为可能。随手拍、随手晒,用手机记录和传递影像已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手机摄影展”是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增强大展的群众性,吸引更多民众参与。随着各种手机摄影功能的不断强大,爱好者参与展赛活动的热度越来越高,群众性手机摄影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已经形成强大趋势。该板块共展出295幅作品,入展作品皆吻合“城市·呼吸”主题,有的摄取当代都市之美,有的聚焦市民的丰富生活,有的通过精巧的构图、独特的视角,体现别具韵味的摄影语言。

        手机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拍照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艺术的理解。摄影家用手机丰富着创作语言,普通人则用手机实现美的发现与艺术创造。摄影家和普通人的影像作品同场展出,形成某种对话,呈现了艺术与科技连接后所带来的更多美学可能。

        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表示,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就是要以新的科技手段、新的时代观念、新的摄影角度、新的展示载体,展现中国城市的新风貌,推动摄影艺术的普及和提高,为中国摄影事业发展开拓新路。

        (本报记者 严圣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