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港】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民俗文化受到热捧。在浙江嘉兴,龙舟竞渡、月河百粽宴、长三角田歌展演、子胥庙会、裹粽大赛等活动让市民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山东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推出端午龙舟文化节,将龙舟文化与泉水文化、体育赛事、城市景观等融为一体,让游客享用好玩、好看、有互动、有体验的端午“大餐”;在四川都江堰景区的“端午习俗串串香”活动现场,大批游客拿上画笔,在蛋壳上描绘出各种图案,并将其悬挂在景区以祈安康……
民俗文化的火爆不仅体现在各个城市和景区的活动现场,也体现在官方发布的综合统计上——据文化和旅游部测算,今年端午节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9597.8万人次,同比增长7.7%;实现旅游收入393.3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第一个被提到的亮点就是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多地通过举办赛龙舟、包(吃)粽子、着汉服、诵《离骚》、祭屈原、挂艾草菖蒲、点雄黄酒、画额、佩香囊等活动,展示端午传统习俗,吸引大量游客。可见,民俗文化与旅游在融合中碰撞出的火花着实精彩。
循着历史的脉络而来,在时间的冲刷中沉淀下来的民俗文化,包含极其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和载体,赋予了中华传统节日独特的魅力和浓厚的味道。如果没有这些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的影响力和分量势必会大打折扣。然而,曾几何时,包括端午节在内的许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一度被人们淡忘,只留下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种在吃上做文章的纪念方式。很多人在追问,也在思考: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时尚的当下,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如何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它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更好地与人们当下的生活相结合?
回答这个问题自然有多种角度。而今天当我们看到端午假期呈现出的旅游特点时,一个方向明确的回答便跃然纸上:民俗文化可以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弘扬。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前到此一游、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已逐渐被深度体验、注重文化与互动的旅游方式所替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式应运而生并成为热点。结合这样的热点,作为传承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基因的一种重要文化载体,民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无疑正当其时。
在文旅融合中讲好民俗文化故事,不仅能让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与人们“亲密接触”,还能让世界领略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旅游目的地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增添更多文化内涵和互动性、趣味性,增加游客黏性。游客也有了更好的旅游体验,可谓一举多得。而如何在文旅融合中把民俗文化的招牌擦得更亮、讲好民俗文化的故事,则需要从业者坚守内容为王的底线,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找到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契合点,增强当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并放大其价值,将文化资源转换成特色资源,做好提炼和包装,以更多元的方式对文化内容进行呈现,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作者: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