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
初夏,广西桂林相思江畔奇峰山下战车驰骋,一场防空演练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兵器展开!”只见一群身手不凡的女兵飞身跳下战车,迅速启动天馈系统、竖起导弹,一连串动作娴熟自如。
这群英姿飒爽的女兵,就是第75集团军某防空旅女子导弹连官兵。作为陆军首支女子导弹战斗连队,她们人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练就身兼多个号手操作的过硬本领,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被称为矢志打赢的“巾帼利箭”。
2013年,陆军探索女军人岗位职能由保障专业向主战专业拓展,首支女子导弹发射连应运而生。首批19名女导弹号手,都是从话务员、卫生员、打字员等保障性岗位抽组而来的。当时,她们面临着体能和专业上的挑战。“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不怕苦、不怕累,一步步成长为全能型导弹女兵。”党的十九大代表,曾是首任连长、现为指导员的何清清颇为自豪。
“在追逐‘精武’的路上她们付出了很多,坚持不懈的韧劲和永不服输的拼劲是她们成功的秘诀。”女子导弹战斗连所在营营长王帅深有感触地说。他记得第一次陌生地域演练,因为受场地限制,每枚100多公斤重的导弹要多扛3米远,结果装填班女兵体力不支,整套装填下来超过规定时间两分多钟。
“这两分多钟成了我们心中的阴影。”女兵尚家伊记忆犹新。为此,她和战友开始体能强化训练。力气小,她们就每天多吃几个馒头,逼着自己当“大胃王”;臂力弱,就每天多做50个俯卧撑;腿劲小,就每天多爬20趟楼梯。实装操作时手磨破了贴上创可贴、肩膀练肿了缠上绷带继续练,有时累得吃饭拿筷子手都颤抖。很快,这些身材苗条的“林妹妹”都增肥了十几斤,变成了敢与男兵掰手腕的“女汉子”。她们扛着30公斤的三脚架、63公斤的方位俯仰瞄准机器和82公斤的电缆盘架抢占阵地、快速展开,速度丝毫不比男兵慢。
“子弹不会因为你是女人而拐弯,敌人也不会因为你专业不精而绕道,军人只有全面掌握军事技能,才能在未来战场赢得主动权。”女兵范文佳说,为了尽快掌握专业技能,她和战友一起学理论、钻装备、研训法,在低矮的装备方舱里一待就是大半天。她们反复对着各类按钮、电路板认真识练,到最后“甚至闭着眼睛都知道那些按钮的位置,按下它有什么用,哪个灯会亮”。仅用3个月,她们熟练掌握了专业操作;仅用7个月,首次参加实弹射击,面对高速靶机,全部命中目标。排长斯娜拉姆是女子导弹连的“元老”,在司训大队学驾驶时,为了有力气驾驭好重达20多吨的庞然大物,她每天坚持做俯卧撑、吊单杠,为了练战车转向,双手都磨起了血泡。凭借这股拼劲,3个月后,斯娜拉姆顺利通过考核,成为全军第一批战车女司机。
3年前,某新型防空导弹列装连队,面对无教材规范、无经验可循的情况,女兵们从零起步学理论知识、练操作指挥。“目标的搜索与跟踪”课目是新装备训练的一大难点,女兵们为了练就一双“鹰眼”,在雷达屏幕前一盯就是五六个小时,练得双眼红肿,但最终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眼金睛”。针对新装备训练数据欠缺这一问题,她们抓紧点滴时间,与“金头盔”飞行员共同进行试验,编写出近10万字的《雷达反干扰经验总结》,填补了相关数据空白。6年来,女子导弹连主动探索破解制约战斗力提升的重难点课题,苦练作战技能,研究创新战法,3项导弹实射破全军纪录,4项战法训法创新被上级推广。
(本报记者 刘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