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论语】
在洛阳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科科技园,一间300多平方米的纳米膜车间年产值竟达1亿元以上。在这里,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马宏伟的纳米膜技术,生动诠释着创新驱动的力量。
在海南省北纬18度线以南、位于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的南繁基地,科研人员体会到创新给我国种业带来的巨大改变。这个全国最大的农业科技试验区,因此成为我国农业科研的加速器和种子供给的常备库,因科技而腾飞的“南繁硅谷”初具规模。
从现代制造业到农业,从孵化器到众创空间,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到新时代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走出了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国家强的发展路径。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从引进、消化、整合、创新一直到最终形成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的新标准,从载人航天的“神舟”飞船到“嫦娥”“玉兔”,从“悟空”“墨子”到“蛟龙”“天眼”,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亮丽名片。
然而,成绩面前,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看到我国科技创新领域仍然存在一系列关键问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国际顶尖的人才和团队仍较为短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仍有待加强。特别是科技人才投入整体不足,且在行业、领域、区域间的配置不均衡,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机制建设尚待改善。
实践证明,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在科技创新的跑道上,停滞不前、步履迟缓都意味着落后,迎头赶上、奋起直追才是形成更强大的科技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发展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发动新引擎的点火器。在创新之路上,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才这个根本要素持续发力;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以改革为科技创新打破束缚、扫清障碍;要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促进本国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与引进吸收相比,在创新的长跑中,我们更需要的是沉下心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用基础研究新成果与新技术结合推动产业变革。要变跟踪式创新为颠覆式技术创新,以此为目标进行全方位的突破,才能为“第一动力”装上强劲引擎。
毋庸置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通过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引导各类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大企业牵头承担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高瞻远瞩,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聚焦人才流动的顺畅性,解决区域人才资源短缺问题。唯有这样,才能实现用第一动力引领全面发展,站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起点,书写创新强国的新辉煌。
(作者: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