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

    擘画轨道交通的强国大计

    ——追记北京交通大学原校长宁滨院士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袁芳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0日 08版)

        宁滨在学校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供图

        【追思】

        “鲜花摆满了思源碑,哀思刷满了朋友圈。不知道是否有辆列车可以到达您去的地方,带上我们所有的缅怀。”这是最后的送别。

        6月14日,因交通事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原校长宁滨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60岁。

        情思激荡。开学典礼上,学生们记得宁滨的教诲:“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毕业之时,这位老校长“秋风迎君来,六月送君去”的话语,也在他们耳畔回响。

        而今天,学生们想问:六月送君去,何日君能归……

    有思想有学识的学者

        “好的,宁。”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艾渤教授的手机里存着2019年6月13日晚18时44分,宁滨给他回的一条短信。当天,这个时间点之前的很多短信,宁滨与艾渤谈论的都是如何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才建设出谋划策。

        “我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从前一天晚上到听到噩耗,还不到15个小时啊!到现在我也没法接受这个现实!”艾渤不能自已,与宁滨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2011年,艾渤刚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有一天,宁滨语重心长地说:“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代表国家水平的高端平台,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特别是原创性研究是实验室建设的根本任务,但同时也要能够解决轨道交通行业中的重大工程实际问题。”从此,这段话烙在艾渤心底,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使命在他心里更加清晰。

        艾渤更记得,2013年实验室评估过后的某一天,宁滨对他说:“国际学术交流是获取国际先进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在国际上有影响力高端人才的桥梁。”从此,艾渤了解了国际学术交流更深层次的内涵。

        而在学生眼中,宁滨是一位朴素、有思想有学识的长者。“在电梯口偶遇时,他会微笑着请学生们先走”“毕业时邀请他合影从来不会拒绝”“《大道交通》讲得很好,没有天花乱坠,只有深入人心……”

        “知民族大义、知国家所需。”宁滨对北交大的学生寄予厚望,经常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读博就是创造知识的过程,一定要渡过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学习到创造的煎熬期,只有亲自熬过去才能成功,他人无法代劳。”他的博士生高士根说,“这是宁老师给我上的读博第一课。”

        “要多去现场、要在实验室坐得住、要有合作精神。”翻阅小小的黑白照片时,他的学生马连川看到了年轻时的宁滨肩扛器材走在轨道旁赶赴试验现场,在实验室调试设备,在室内分析数据。他更理解了宁滨这句话的精髓。

    坚守国家轨道交通事业

        “2009年的暑假,第一次看到您的名字,是在录取通知书上。第一次见到您,听您的讲话,是在开学典礼上。上一次看到您,听您的讲话,是在2018年的毕业典礼上。而上一次看到您的名字,是在2018年的毕业证书上。交大九年,一直都是您。”有学生这样回忆。

        扎根北交大41年,宁滨曾深情难抑:“我在交大学习、工作和生活了40多年,是交大这块沃土滋养了我,这里的一草一木,与我息息相关;这里的一人一事,与我紧密相连。”

        本科、研究生、毕业留校、出国进修、攻读博士学位,从课题参与者到骨干、课题负责人,从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到外事处处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宁滨一步一个脚印。1978年3月,作为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19岁的宁滨,结束了三年知青插队生活,跨进北京交通大学的校门。2008年3月,宁滨被教育部任命为北京交通大学校长。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卜长堃曾是宁滨的老师。谈起自己的学生,他有着说不完的话——

        宁滨一直从事“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俗称信号系统)领域的研究,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兼容我国所有轨道电路制式的信号自动识别技术,攻克了高可靠高安全数字化通用机车信号和主体化机车信号核心技术,研制了系列化装备。他率领科研团队在国内首次提出高铁列控系统需求规范形式化建模和验证的理论和方法,制定了高铁列控系统功能需求规范和系统需求规范。而北京地铁亦庄线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示范工程的顺利开通,标志着我国攻克了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核心技术,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研制成功CBTC系统的国家。他提出了基于功能特征的测试案例构造方法,构建了互联互通测试和评估案例库……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一代人重返校园后的学习热情。回忆当年三点一线的苦读时光,宁滨曾说:“如饥似渴、与时间赛跑。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把失去的时光补回来,让自己尽快成长,成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他不变的初心,也成为他一生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坚守的使命。

        多年来,宁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铁道部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多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铁路行业个人最高奖——詹天佑大奖等多项高水平科研奖励。

    为了“自主可控”和“走出去”

        “高瞻远瞩。”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高亮回忆,以前常常是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宁滨就组织我们去做一些前瞻性的科研,比如京沪铁路、川藏铁路。他带领团队,使得CBTC被国外长期控制的核心技术,成了学校的一张名片,也是国家的一张名片。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而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列控系统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关键技术装备全部依赖引进,严重制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为此,国家将列控系统(信号系统)列为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重点之一,并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重点,但一直未能突破。

        2004年,时任北交大常务副校长的宁滨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考察,回国后决定立项一个校级项目,即CBTC系统的研发。他认为,有几代交大人几十年的科研积累,完全可以承担这个急国家所需的重任。

        一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立项难、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三五年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必须寻找到一个可以达到目标的途径。宁滨作为项目总负责人,首创“政产学研用”攻克城轨列控系统核心技术的理念。为实现高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梦想,他带领团队探索出了一条安全控制系统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创新模式,建立了一支人才队伍,实现了中国CBTC核心技术从“零”到“一”的突破。宁滨带领北交大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掌握了地铁信号系统核心技术,并产业化推广应用,实现了“自主可控”和“走出去”。

        CBTC团队在人才培养上还开创了“人才链”模式,即参与CBTC项目的学生毕业以后,可在国内相关进行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究的企业和研究单位找到合适岗位,真正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研发中。

        作为北交大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宁滨一直以“有理想,会观察,善思考,踏实勤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轨道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大量独创性的探索,为国家和行业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亲自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次。

        “最好的纪念是继承和发扬。”宁滨曾在倡导北交大学子赓续传承茅以升精神时这样说。

        艾渤说:“您回复给我的那条短信我’将会一直保存在我的手机里,是追思、是怀念,更是激励,激励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完成您时时惦念的交通事业,实现国家智慧交通的伟大事业!”

        “从此天上多了一颗星,一颗闪亮的星。每当我们为国家交通事业、为北京交通大学建设、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努力奋斗而取得成绩时,这颗闪亮的星星会眨着眼微笑……”艾渤相信。

        (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袁芳)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