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9日 星期三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性、科学性和人民性

    作者:徐秦法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9日 11版)

        【项目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充分表明,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坚持与信仰,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当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直面时代问题,全面、准确地掌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释放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具的批判力、解放力与建构力,从而让受教育者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和实践的自觉,实现其现实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性

        直面现实,深度追问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围绕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始终坚持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高度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所持守的总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魅力和精神魅力永不衰竭的秘密所在。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性,就必须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持守的根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扎根当代伟大实践之中,内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度走进、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进而批判与矫正错误的思想、观念,明晰模糊的认识,把握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则,直面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现实交会所生成的真问题,找准重点、破解难点,探寻与开创具有现实性的教育手段、方法、模式与途径,“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引导受教育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唯有如此,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从“抽象王国”回归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从而使信仰有现实支撑、信念有现实支点、信心有现实依据。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性,本质上即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实,通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促使人们实现信仰与现实生活的内在统一,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觉性与笃定性,让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成为人们从事生产、生活、交往的价值指针,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地彰显马克思主义信仰内蕴的现实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性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性在于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谛,真正弄懂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真正弄懂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和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通过正确认识、把握和破解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帮助人们深化对“三大规律”的理解,从而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讲的“根本保证”“有力支撑”和“深厚力量”,正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科学性特质的内在依据。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性还在于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历史性、实践性、生成性、过程性的辩证思维方式,并以此思维方式来审视、改造现实生活世界,从而与一切空想社会主义和终极性乌托邦式的思维逻辑区别开来。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理想信念与现实工作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坚持“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与方法,让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思想、观念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把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解释力、现实说服力、精神感召力和心灵凝聚力,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我们思想、精神的“定盘针”,成为我们推动工作的动力,成为坚定信心、信念的支撑力以及不屈不挠、砥砺前行的强大引导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性,集中体现为充分敞开与彰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理性特质,让受教育者真正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一切虚幻的、非科学的信仰的本质区别和根本分野,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其不懈追求现实幸福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源。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人民性,就在于实现其教育之根本目的是“掌握群众”,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武器”变成“武器的批判”,变成改变现实生活的物质力量。对此,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掌握群众”,就在于其内在真理的力量,而其真理的力量之根本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就在于超越抽象的“人道主义”,批判“神本”“物本”和“资本”的价值逻辑,始终遵循与践行着以人为本的价值主张,并始终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与价值理想,从而充分体现“人民”作为其理论与实践主体的主体性、能动性。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人民的精神支撑与信念基础,始终秉持坚定的信心去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为人民建立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园提供科学的思想文化资源,从而充分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其现实性和科学性的具体化,充分呈现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之真谛: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遵循人民的立场,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为目标,以实现人民的幸福为其价值旨趣。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本质上即是对人民追求幸福生活何以可能的科学真理的教育。它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内化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与强大精神力量,使人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用马克思主义来认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从整体上、本质上、发展性上、历史性与未来性相统一的立场上来洞见事物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从而建构与开掘出新的现实生活。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始终遵循现实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关性逻辑为入手点,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念、定位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层次、明确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探寻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与方法,营造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文化生态,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说服力与现实感召力。引导受教育者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提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增进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在现代价值体系和信仰谱系中,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人民性、正当性、神圣性与崇高性。唯有如此,才能拓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学术视野、理论空间和实践路径,真正彰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境界。

        (作者:徐秦法,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热点难点及对策研究”负责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