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探索】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立德树人是我们党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性回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教育的目标、使命。今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中学应该如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榜样教育,让“身边”的名人引领学生成长
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渐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在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冲击下,加之中学生认知的不完整,当前中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着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冲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一些学生的人生目标设定存在功利化倾向。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提出“志成教育:立志·成人”,认为中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帮助学生认识、探索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现真正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远大志向,明晰前进的方向,提升奋斗的动力。
榜样教育法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方法。三十五中挖掘“身边”的名人资源,发挥榜样的力量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同时,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课程、研究会、讲研团、话剧等灵活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去走近榜样、学习榜样。
李大钊是三十五中建校董事,鲁迅三兄弟在北京的旧居位于三十五中高中部校园内,学校利用这种“亲近”让两位先生成为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先生”:先后成立了北京三十五中李大钊研究会和中国鲁迅立人教育研究会,鼓励师生自主研究两位先生成长历程,学习、传承两位先生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社会责任感;专门开发取意自李大钊《青春》的“青春”系列课程,取意自鲁迅教育思想核心“立人”的“立人”系列课程;成立由初高中学生组成的“青春”讲研团和“立人”讲研团,由学生向学校师生以及社会人士讲解李大钊先生和鲁迅先生的生平与精神。
巧设实践,用社会大课堂助力思政小课堂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到中学,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缺乏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但是,中学生一直待在“象牙塔”,对真实的社会缺乏关注和了解,影响着他们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判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对道德理论的深刻认知,实现知行合一——知与行在相互作用中融会贯通,在相互影响中渐次深化。
三十五中坚持每学期拿出一周时间,带领学生到全国各地研学旅行,同时还开展境外游学,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明晰责任与方向。学生们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小使者,到境外游学时选择糖画、中国美食和象棋作为载体向当地学生传播中国文化。参加慈善义工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他人、认识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拓展人生的格局。2012年起三十五中成立志成义工社,学生们积极关注社会,通过开展义卖、义演活动筹集资金和资源,为身处困境的同龄人提供帮助。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第一次生涯决策的尝试,社会实践有助于孩子通过体验、感悟,升华内心的情感,不是以“小我”思考未来,而是要从“大我”的角度思考未来。
全面育人,实现“五育”并举互相促进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发展是有整体性的,而非割裂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补充,“五育”是相互渗透并且相互促进的。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例如美育自古就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以美引善、以美扬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但是,当下教育围绕应试和就业展开,关注成“才”有余,关注成“人”不足。功利化的学校教育过于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甚至存在部分老师将考试成绩高低作为学生思想品德优劣的评判标准,忽视与人的精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感、价值、美德等方面的发展。我们需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突出课程的“协同育人”价值。
三十五中坚持全面育人,大力推进课程改革,重点建设科技与创新、人文与社会、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生涯与发展等特色校本课程。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性,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掌握生存与创新、创造的技能;通过人文教育养成学生的人性,引领学生形成价值判断,树立文化自信;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灵性,陶冶美好心灵,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体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习惯、享受健身,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通过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与社会,追寻生命价值,树立高远志向。
(作者:朱建民、王红军,朱建民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王红军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