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7日 星期一

    用绿色电力点亮祖国每一寸土地

    ——记华北电力大学绿色电力协会负责人、博士生张衡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7日 03版)

        【爱国情 奋斗者】

        一位青年,一个由青年组成的大学社团,究竟能有多大的力量,又能改变什么?

        结束一个山村无电的历史!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这是华北电力大学绿色电力协会负责人、博士生张衡给出的答案。

    点亮多年无电的村庄

        一切要回溯到10年前。

        2009年,怀揣着服务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发展的梦想,张衡来到华北电力大学读书。其间,他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大学生新能源科技扶贫服务系列行动,以此为契机成立了华北电力大学绿色电力协会,汇集了100多名来自汉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各族优秀学生。

        也是这一年,华北电力大学启动了“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大学生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项目,4名教师和13名大学生组成“能源电力调研西藏行”主题社会实践团,“当时,我们深入调研了西藏无电地区的能源困局与解决办法,回来后撰写了2万多字的调研报告。”

        张衡他们的实践,并未止步于调研报告。一年之后,他们又回到了这里。“永远不会忘,那样的场景令人动容,我们都流泪了。”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张衡说:“当我们携带着户用太阳能设备奔赴西藏拉孜县节村时,藏民们开着插有五星红旗的小卡车远道而来,迎接我们。那里环境恶劣,藏民们还赤脚背我们过河。当我们把户用太阳能设备一台台装入藏民家中时,一下子都亮了。我记得,藏民脸上的表情比当时的灯光还‘亮’。”

        在张衡看来,绿色电力点亮的,不只是多年来无电的村庄,更点亮了藏民心中的希望,“当他们载歌载舞庆祝的那一刻,我感到我们一点点行动能带来的巨大价值与意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在我脑海中盘旋了好多次。”

    电力不只解困,还为老乡增收

        2011年,玉树地震。“电力需求对灾区重建及重建后的环境至关重要,我们协会成员在学校专家的带领下前往青海玉树,在深入调研之后,提出了一套适合玉树灾区电力重建的可行性方案——《玉树地区光电与抽水蓄能的智能型区域电网》。方案提交一年后,由多方联合参与设计论证的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青海省玉树州巴塘2兆瓦水光互补微网发电示范项目’竣工并实现并网发电。”张衡说。

        2012年,华北电力大学绿色电力协会成员前往陕西榆林神木县,历经12天走访了榆林8个电厂,撰写调研报告,并提交给当地能源局。之后,成员们还去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参与调研,在那里,他们提出利用当地太阳能解决电力供应问题的实施方案。

        他们去的地方都是无电村,路途之中历经艰难险阻。让张衡印象深刻的一次实践活动,是在2013年。张衡回忆说:“那一年,我们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翻山越岭进入村子了解情况。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在驱车到达村民主要居住区之后,我们还要穿山涧、爬陡坡,在狭窄的山路上调研。当我们看到家家户户亮了起来,感觉非常幸福、值得。”

        2014年8月,张衡和同学们来到江西赣州兴国县崇贤乡齐分村,为15户人家建设了一户一座“户用并网光伏电站”,不仅结束了该村电力供应连电饭锅的饭都做不熟的状况,而且还将多余的电并网卖掉,使每户人家每年增收三四千元。现在,逢年过节,他都会接到齐分村村委会主任谢定平的电话。“每次打电话,他都会感谢我们,说我们为村里办了一件实事、好事,相当于给老乡们养了一头大猪。”

    “我们要做点事情改变这样的现实”

        “第一次跟着团队实践,只是走马观花看看风光、风电设施等。第二次,看着当地艰苦的生活环境,觉得自己想要做些什么。第三次,我觉得要提高能力做更多的事。”现在,张衡越来越相信“情怀”的作用。

        去年,张衡带领团队成员又一次来到兴国县,为村民普及、传授光伏电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科技扶贫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先用光伏电站点亮村庄,再用知识繁荣村庄。不只是给钱给设备这么简单的事情,下一步,我们可以在装了光伏电站的这些村子,开展科普教育,让大家去了解它、运用它,让最基层的百姓理解光伏的真正意义。”

        留在村子的时间很短,但对于每一位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你们不一定要过这种生活,但一定要知道,有人还在过这种生活。我们要做点事情改变这样的现实。”对随行的师弟师妹们,张衡诚恳地说道。

        “目前,我们国家部分地区还存在无电弱电现象,而这些地区也常常与贫困相生相伴。我希望,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用绿色电力点亮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做光明的使者,以青春的热情和务实的奋斗,积极实现能源解困的绿色电力梦、美丽中国梦。”面对记者,张衡语气坚定有力。

        (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