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聚焦5G发展系列访谈之三

    5G如何为中国经济赋能

    作者: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7日 16版)

        位于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中国(杭州)5G创新园迎来了一批新项目进驻。董旭明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杜加懂 郭红松绘

        蔡月民 郭红松绘

        靳晓鹏 郭红松绘

        浙江宁波,市民在体验5G智慧医疗检测。胡学军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智库答问】

        本期嘉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5G应用创新中心副主任 杜加懂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蔡月民

        北京微呼科技有限公司CEO 靳晓鹏

    摘要导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显示,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2030年,5G将带动超过800万人就业,间接提供约1150万个就业机会。具体而言——

        ●5G具有工业基础设施的属性,应用范围涉及工业设计、研发、生产等多个方面

        ●通过5G技术,工业企业可实现全生产要素、全流程互联互通,实现柔性生产和零库存的目标

        ●5G将促进制造业装备转型升级,让生产朝着个性化、柔性化方向发展;推动制造业工厂内网改造,实现工厂内网向扁平化、IP化和无线化方向发展

        ●实现云网一体、通信与计算深度融合,形成连接虚拟数字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基础平台,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满足专业化、定制化需求,帮助传统经济跨越数字鸿沟、行业鸿沟、意识鸿沟,以数据的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每个车间都有自己的“云”

        光明智库:业界有个说法,即如果把消费互联网视作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那么,工业互联网就是“下半场”的主要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5G能否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带来利好?5G将为制造业带来哪些新机遇?

        杜加懂:5G网络不仅是支撑消费互联网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同时也具有工业基础设施的属性,应用范围涉及工业设计、研发、生产等多个方面。比如,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利用5G网络开展AR(增强现实)辅助装配、复合材料无损检测,青岛港和宁波舟山港利用5G实现对岸桥吊车及轮式龙门吊的远程实时控制等。

        5G与工业互联网的结合将改变原有工业生产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产业链协作效率。比如,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利用5G技术开展工业汽轮机零部件三维扫描建模,使核心零部件的检测试验时间从2至3天缩短到3至5分钟。另外,通过5G技术,工业企业可实现全生产要素、全流程互联互通,实时获得工厂的生产信息、订单信息等,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有效协作,实现柔性生产和“零库存”的目标。

        对于制造业而言,5G将促进制造业装备转型升级,让生产朝着个性化、柔性化方向发展;5G能同时满足工业控制、信息采集等多方面需求,将推动制造业工厂内网改造,实现工厂内网向扁平化、无线化方向发展。另外,5G还将加快工业互联网新型产业生态的建立。

        蔡月民:5G可使工业互联网摆脱线缆的束缚,走出厂区,实现跨域互联,为工业互联网的能力提升和开放带来新的机遇。

        5G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通信能力,以及灵活开放的网络架构,将有力支持“万物互联”和垂直行业应用。5G能够满足数字传输低成本、低功耗的需求,实现云网一体、通信与计算深度融合,形成连接虚拟数字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基础平台,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靳晓鹏:5G不仅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下载速度,也改变了设备之间的依存关系和连接模式,可以实现去中心化和网格化,开启“万物互联”时代。在5G赋能之下,每个车间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云”,每个生产设备都可以作为“服务器”,每条生产线都能够拥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从而让工业生产最大限度摆脱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使稳定可靠操作成为可能。

        同时,5G的发展将打破数据传输瓶颈约束,让以前的太多“不可能”成为“可能”。在5G时代,制造业企业从产品研发阶段开始,就需要和用户数据进行对接,实现按需生产;大部分产品从生产出来的那一刻起就自带“交互标签”;在产品销售和使用过程中,来自产品本身的数据流会成为企业新的“资产”。另外,海量数据运算也将为生产线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

    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光明智库:5G将怎样助推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为经济发展、就业增长、科技创新等提供新动能、新机遇?

        杜加懂:5G将全面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驱动传统领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

        首先,5G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将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促进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交流及创新,助力我国信息消费扩大升级。

        其次,5G作为通用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将带动工业、医疗、交通、能源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及网络化升级,并催生新的产业生态,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再次,5G作为信息传输通道,将与城市管理、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相结合,改善公共服务的用户体验,推动社会服务方式变革,使远程教育、虚拟赛事直播等新的服务模式逐渐兴起。

        蔡月民:对于第一产业而言,5G能够加快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速度,提升农、林、牧、渔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对于第二产业而言,5G能够把工业互联网从分散的、孤立的“点”扩展到跨企业、跨行业的“网”,让更多的行业和企业受益。对于第三产业而言,5G将促进服务水平、服务方式等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发展,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总体上看,5G将成为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支撑,满足专业化、定制化的行业需求,帮助传统经济跨越数字鸿沟、行业鸿沟、意识鸿沟,以数据的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为经济发展、就业增长、科技创新等注入新活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显示,从产出规模看,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2030年,5G将带动超过800万人就业,间接提供约1150万个就业机会。

        另外,5G还将为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搭建基础平台,特别是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和深度挖掘,将创造出新的价值领域,加快创新成果转化,降低国际交流和交易成本,促进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

        靳晓鹏: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的背后是大数据的支撑,我们在运用数据的同时又在创造新的数据,而这离不开带宽和网速的保障。5G将打破应用层在带宽上的束缚,让产品变得更有活力,也会让VR(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另外,产品交互层面的变化,会使得企业需要大量动画、影视、AR、VR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内容创作也越来越专业化。

        5G会带来更多新的就业机会。在5G时代,大量工作将通过网络完成,人们可以操控一个智能设备完成很多工作。比如,工作人员可以不出家门在线操控机器人保安,巡检某个生产线等。

    “去App化”将减少用户数据采集

        光明智库:5G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应如何保护个人、企业、国家的数据安全?

        杜加懂:5G本身的设计理念及承担的功能使其面临新的安全挑战。比如,5G网络设计引入了服务化理念,打破了传统电信网络的能力封闭,使得外部使用者对5G网络的攻击成为可能。同时,5G网络承载的业务也更加多元化,需要满足不同行业对数据安全的保护需求。

        蔡月民:数据价值的提升,必然伴随着安全问题的凸显。5G渗透到各种垂直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5G的连通性和基础设施化,也使安全问题的影响面更广泛。开放和共享是必然趋势,一味被动防守和隔离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且可能会影响效率和业务能力。要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从代价和风险两个角度取得平衡,或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靳晓鹏:5G跨越式的网络速度提升会带来各种数据井喷式增长,数据所创造出的虚拟身份和财富会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如何保障这些数据的安全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以现有的移动终端生态环境为例,手机号、设备号以及其他隐私信息是面向各种应用的,这些应用只要有一个合理理由,就都会努力地收集用户数据信息,但这些数据信息的安全则没有可靠的保障。如果不从游戏规则层面进行改变,那么,5G时代也同样会面临这些问题。

        在5G时代,应用程序有可能都是云化处理,将不再需要安装到本地,这样将会大大减少用户数据被采集的机会。我们把这个趋势叫作5G时代的“去App化”。

    跨界创新人才需求激增

        光明智库:可以预见,5G时代会有巨大的人才需求。我国应如何培养适应5G时代需求的各类人才?

        杜加懂:5G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激增。5G低时延、超高速率的特性,将使VR、AR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将改变现有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服务方式,引发新一轮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发展,对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对跨界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强。未来,5G与行业融合应用的研发、设计、部署实施、运维等都需要跨界人才支撑。目前,我国跨界融合的学科、交流平台等正在陆续建立,但总体跨界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建议国家考虑建立并完善创新及跨界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从政策、机制、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比如,建立跨界融合创新中心或实验室,培养5G跨界标准和研发人才,鼓励5G融合创新和应用推广等。

        蔡月民:从长远来看,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要通过新的学科建设,加强基础性理论研究。同时,要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培养和锻炼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并给予其资金、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激励。建议设置专项资金和专项工程,支持5G及相关应用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应用创新、生态创新。

        靳晓鹏:5G技术将为各个行业赋能,5G时代需要既精通传统行业又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人才。培养适应5G时代需求的各类人才,可以从设立院校专业和扶持特色企业两方面入手。

        学术支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智媒技术创新中心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坤、李克、王斯敏、覃庆卫、蒋新军、周梦爽 通讯员 焦德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