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4日 星期五

    绣球草鞋

    作者:本报记者 靳昊 徐丹鹿 王清彬 孙晶晶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4日 07版)

        老红军谢志坚的女儿谢婷在讲述绣球草鞋的故事。本报记者 靳昊摄/光明图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这双绑着彩色绣球的草鞋,谢婷看了又看。她说,这双草鞋父亲谢志坚珍藏了一生。

        在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这双草鞋静静地摆放在二楼的陈列柜里。它不是稻草做的,而是用黄麻编织的,也不像其他草鞋只有鞋底,它还有鞋面。鞋上的绣球,更让它显得有些特别。经历岁月的磨洗,这双草鞋看上去依然结实。

        65岁的谢婷向记者讲述了父亲谢志坚和这双草鞋的故事。1934年,20岁的红军战士谢志坚要随部队转移,他的心上人——一个叫春秀的姑娘,连夜用黄麻编织了这双草鞋。黄麻柔软、有韧性、耐磨,和用稻草编织的草鞋不同。这样一双美观大方、经久耐穿的草鞋,可是当时的“奢侈品”。

        “春秀,别哭,帮我照顾好老人,革命一胜利我就回来。你一定要等我!”在于都河畔,谢志坚带着这双草鞋踏上了长征路。

        “我的父亲一直舍不得穿这双草鞋,他怕穿破了就留不住了。”谢婷说,长征路上,这双草鞋父亲只穿了两次。一次是部队过金沙江,当地百姓用船送红军过江时,谢志坚想起了家乡人民送红军过于都河和春秀送草鞋的情景,他穿上了这双草鞋。还有一次是强渡大渡河,战斗激烈,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谢志坚又一次穿上这双草鞋,他觉得死也不能与春秀的草鞋分开。

        九死一生的谢志坚跟随部队走过了雪山草地,行至甘肃通渭、静宁交界区域时,因受重伤、患重疾无法随部队继续前进。组织上安排他留在静宁治疗,并做地下工作。不幸的是,谢志坚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了起来,他们怀疑谢志坚是红军,对他严刑拷打。为了保护谢志坚,当地一位姓苟的族长声称谢志坚是自己的女婿,将困在牢房的谢志坚救了出来。

        谢志坚曾找机会给春秀写了两封信,但都石沉大海。

        谢婷说,于都解放后父亲曾带着春秀送的草鞋回乡探亲,寻找春秀。他找到了春秀的母亲,却得知在红军长征后不久,春秀就被反动派杀害了。父亲肝肠寸断,他带着那双草鞋,来到春秀的墓地,泪如雨下。

        后来,谢志坚跟救命恩人苟族长的女儿,也就是谢婷的妈妈,结成夫妻。

        1954年,谢志坚带着妻子儿女回到于都,在县副食品公司工作。这双草鞋,也跟随他们回到了家乡。

        谢婷说,父亲常常跟他们兄妹讲起长征的故事。前面的部队煮皮带、吃菜根,后面的部队没有粮食吃了,就把粪便中没有消化的麦子洗干净再吃。很多人得了严重的胃病、水肿病、关节炎;有的战友陷进草地便再也看不见了……而每次讲到这双草鞋,父亲都会流泪。

        20世纪80年代,谢志坚把自己珍藏的草鞋捐献给了长征出发纪念馆。为了纪念春秀姑娘,他特意在草鞋上绑上了这对粉色的绣球。从此,只要有时间,谢志坚就会到纪念馆来看看这双草鞋。1992年病逝前那段时间,他还拖着病重的身体,先后3次来到纪念馆,只为再看一眼这双心爱的草鞋。

        这次从外地回到于都,谢婷特地带上了一双“草鞋”。这双鞋是他哥哥亲手用布条编织起来的。谢婷告诉记者,父亲在世的时候,一定要让哥哥学会编草鞋。

        因为没有草鞋,就走不完长征路。

        (本报赣州6月13日电 本报记者 靳昊 徐丹鹿 王清彬 孙晶晶)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