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传承千年“有疾疠兮,温泉泊兮”之说,以“健康中国”建设为引领,发展“治、防、康、养、体”的大卫生、大健康发展格局。现已成为全国首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区、全国“健康中国”建设县级示范点、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区、国家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山东省首批5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单位之一。
近年来,即墨区以“健康即墨·健康家”品牌创建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国家提出的“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山东省提出的“构建大健康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改善健康环境、培育健康人群、优化健康服务、营造健康文化、发展健康产业、构建健康社会,全力转变传统医疗发展模式,勾画出“健康即墨·健康家”的发展蓝图,走出了一条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健康中国”示范之路。
“治”有良医 健全医疗服务体系
55岁的即墨区居民吕阿姨从2017年开始持续性耳鸣,检查后发现左侧小脑长了肿瘤。手术需要开颅,想去北京、上海等大医院,可又承受不了巨额费用。2018年年底,北京天坛医院专家杨教授在即墨区人民医院为她做了开颅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吕阿姨高兴地说:“真没想到,北京的专家到家门口来给我做手术,真是方便,花钱还少。”
这种在家门口就可以让北京的专家看病、手术的事,以前少有。去年11月,即墨区人民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牵手”成立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后,每天都有3名天坛医院的专家在即墨区人民医院坐诊、手术。
不仅有北京天坛医院,即墨还相继与北京儿童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9家知名三甲医院开展常态化合作。借力“引进来”,提升医疗发展层次,让群众不出区就可享受三甲医院专家优质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大医院专家定期坐诊、手术、授课等形式,有效拉升区域总体医疗水平。
即墨区将高端优质医疗资源引进作为快速提升区域医疗水平的重要抓手,在山东省率先建立“医共体建设+按人头付费”的区、镇、村三位一体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来、沉下去、联起来”三者协同推进,促进医疗健康优质资源均衡布局、优质服务全民共享。
“沉下去”,就是填补医疗服务洼地,畅通群众就医之路。由两家区级医院牵头,分别联合镇卫生院、村中心卫生室,建立两个纵向紧密型医共体,逐级选派主治以上医生下沉开展医疗服务,让基层群众不出村、不出镇享受到便利、价廉的医疗服务。医共体内统一规划发展,人、财、物、考核等实行统一管理,形成管理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医共体。医共体内实施“区域医疗包干、超支分担、结余奖励”的医保按人头预付费制度,引导各医疗单位以“治疗”为主向以“健康管理”为主的转变。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承担牵头医院下派专家薪酬的80%,对下沉服务医生从职称评聘、绩效工资、补助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
“联起来”,就是以惠民为出发点,促进医疗要素共享。建成覆盖区、镇、村三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预约挂号、转诊、家庭医生签约、随访、咨询、慢病管理等多项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居民持社保卡可在不同医院就医或进行健康咨询。区级建立消毒供应、医学检验、影像诊断、胸痛和脑卒中五个中心,医共体内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协作,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截至目前,即墨区建立共享健康档案107.13万份、住院电子病历53.45万份。
“防”有良措 健全预防保健体系
“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即墨区帮助居民“没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从源头实现健康效益最大化。
为此,即墨区广泛开展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携带随访包定期入户,进行健康指导、预约挂号转诊、诊疗服务,对慢性病人及老年人随访信息进行采集和上传,从而针对身体健康情况开展分级管理。并引进信息化移动体检车,深入村庄为65岁以上老人实施免费查体,查体后自动生成健康档案,每年约11万名老人从中受益。目前,即墨区成立基层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22个、二级医院家庭医生团队60个,总签约42.82万人,其中包含老年人12万余人,慢性病患者9万余人。
同时,即墨区将慢性病防控作为提高居民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以家庭医生签约和慢性病管理平台为依托,形成“社区管理—120转运—中心救治—社区康复”无缝衔接的密闭“管理环”。以高血压人群为例,探索实施防治“三步法”:第一步,通过使用智能血压计,居民信息随时上传至管理平台,进行日常监护;第二步,由家庭医生对健康人群、慢病群体、高危人群进行分类培训;第三步,患者危急情况拨打120电话,胸痛和卒中中心提前做好会诊、抢救准备,治疗康复后转回社区,由家庭医生接续跟踪治疗。目前即墨区超过10万居民完成平台注册,2000多名高血压患者用上了智能血压计。
67岁的孙大爷是即墨区龙泉镇窝洛子村村民,患高血压已有10余年,在参与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后,同时享受到慢性病药物免费政策。几个月来,他对这项“新政”赞不绝口:“没想到,签约了家庭医生,不仅能领到免费的降压药,还有专门的医生来帮我更好地控制血压,真是太好啦!”
今年,即墨区将在全国率先试点建设“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搭建“30岁以上知血压”平台。组织全区各单位主动参与高血压筛查,开展健康教育,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重点识别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并在区级医院建设两大胸痛卒中中心,开展取栓溶栓技术,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形成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
“养”有良方 健全医养结合体系
近年来,即墨区把发展医养健康产业作为推进“健康中国”示范点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即墨区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区实施意见》,建立起党政领导负责、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协调的工作机制。
2018年3月,即墨区被确定为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为探索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定期巡诊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打下基础,通过建立“老有所医、老有优医”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打通了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丰富医养结合模式,健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即墨区投资1.3亿元新建区第三人民医院,提供300张养老床位、300张医疗床位,以此为依托建设智能化高端医养结合小区,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化、智能化康养模板;全面推进卫生院申办养老机构,提供养老、康复医疗等安宁疗护服务;建立医疗巡护、移动查体制度,对镇(街)养老院集中养老的五保老人和居家养老的普通居民,定期开展巡诊巡护,对失能、半失能人群,设置专门病床进行诊护;推行智慧医养,打造96711一站式居家医养服务平台,为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精准、高效、低成本、智能化的医养服务;举办微型养老院,引进嵌入式小型照护中心,为老年人和特殊群体就近提供医养结合康复养老社会化服务。
“体”有良效 促进体医融合试点
2019年1月,中国(青岛)体医融合研究院正式落地即墨区,即墨也成为全国体医融合试点城市。项目规划建设体医融合产业研究院、体质健康中心,配套体医融合产业引导基金,打造国家级体医融合产业基地。同时,将北京慢性病运动指导专家的成熟经验,应用于即墨区医疗服务机构,深化运动检查监测服务,加强慢性病亚健康人群针对性运动与医学指导,充分发挥医体整合成果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群众身体素质。
即墨区还积极举办了首届体医融合“运动处方”大赛,将医疗和体育紧密结合,并通过医务人员示范带动,形成全民运动热潮。建设蓝谷山地自行车运动健康公园,打造慢生活运动公园和国际赛单车营地。
目前,即墨区新建笼式足球场60多个,免费开放学校操场53个,村庄健身小广场实现区域全覆盖。组织举办半程马拉松、国际自行车测试赛、登山节、健身活动月等系列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达50万人次。对群众运动加强指导,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服务进基层,累计为1000余名市民进行体质测试并开具健身运动处方。
“康”有良策 聚焦产业发展
健康是最大的生产力,健康业是庞大的民生产业,是培育民生经济的新增长点。
即墨区在“双招双引”方面出台文件政策,促进健康产业发展,面向全域规划建设鳌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海洋温泉小镇、青岛国际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经济开发区生命科技产业园、灵山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构建起“一城一镇一区一园一基地”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从生命科学研究到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全产业链发展。
在重点项目方面,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突出医疗康养等产业引进培育,聚力抓好项目落地建设。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灵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总投资40亿元的修正海洋健康科技谷全面开工,总投资10亿元的乐氏同仁生物科技健康产业园进展顺利,将打造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园区;康养产业,重点建设海洋温泉小镇,成功牵手泰康集团、无锡灵山文旅集团等知名企业,签约泰康医养健康小镇、中国最美温泉小镇等优质项目,启动海尔芭东、青岛工人温泉疗养院改造,医疗、养老、旅游等服务产业各类要素加速聚集,聚力打造国内外知名康养小镇。
在引智合作方面,一方面,与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共建健康中国研究院,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健康大数据整合利用等方面研究工作,创新建设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促进研究成功转化应用,形成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健康干预技术和健康政策。另一方面,与中国医体整合联盟、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建立体医融合产业研究院,充分发挥体医整合成熟的研究成果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探索以医疗、医药、医保、医院、体育、产业、家庭为多环特征的产业体系。下一步,还将加快推动与英国利兹大学联合成立“中国疾病与健康食品研究院”,与日本大坪会集团和山东大学围绕康养医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即墨区健康事业持续发力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刘耀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