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长江经济带

    ——来自“长江高端智库对话”的专家声音

    作者:刘陶 吴晗晗 杨中艳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03日 16版)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长江高端智库对话”在武汉举办。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中国社科院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来自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企业家代表,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论述,就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生态环境大保护等议题深入探讨。

    深刻认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

        自2016年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长江,作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历史性决策,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其关键所在,就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湖北省委主要领导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历史担当,是对生态文明规律的深度揭示和深刻把握,是对中国经济大局的科学运筹和深远谋略,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视野和世界眼光。中国社会科学院主要领导认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湖北省拥有最长长江岸线,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路径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家华认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协同发展,才能称之为高质量发展。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秦尊文认为,要强化中东西协同,重视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认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重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现代经济融合,利用平台服务延伸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邓宏兵认为,应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区域市场、文化旅游、生态保护“五个一体化”合作。

    创新驱动激发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内生活力

        探索创新驱动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汪同三指出,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应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入手,发挥市场机制创新、认识理念创新和机制体制创新的作用。南开大学教授郝寿义提出企业创新四要素模式:人才、资金、产业支撑和市场,认为人才是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创新主体,资金进入创新的全过程是企业创新的关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福全提出,要协同建设长江经济创新发展带,利用重庆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武汉光谷、上海等丰富的科技资源,建设创新走廊;加强对外合作创新,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及中美、中欧科技合作。

        以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开忠认为,要破除传统梯度论,加大绿色产业、高科技产业在长江内陆地区转移布局,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应突出绿色发展,与长三角共同构成影响世界、引领未来的长江创新走廊。北京大学教授吕斌认为,应加强技术研发,运用现代化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强调,龙头企业应主动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以此带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加强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武汉大学教授李光认为,应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协调性不足等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浙江大学教授陈建军认为,要深化以民营经济与对外开放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与要素分布水平的体制机制,以创新促进要素流动与区域间均等化发展。

    区域协调共推一体化发展

        协同共建美丽长江经济带和流域命运共同体。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方创琳提出,构建束状高质量发展城市体系,建设美丽长江经济带,形成以带串群的1+2+2城市群(1个世界级,2个国家级,2个地区级)格局。南通大学教授成长春提出建议:以创新集群推动城市集群和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上中下游、南北两岸融合发展;形成长江流域协调一致、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探索共建共担共享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振认为,要突出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从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探索一体化区域合作模式等方面,促进长三角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对接联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曼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消除各种交界区域的行政壁垒、市场壁垒,构建一体化市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雯认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必须遵循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加快长江经济带内陆地区发展。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智敏认为,逐步缩小长江中上游与下游地区差距,是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引智的同时,放宽本地企业对外资投资的限制。成都理工大学教授黄寰认为应加快城市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成渝地区产业升级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

    生态大保护筑牢长江经济带绿色防线

        客观审视长江经济带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国务院三峡办原党组成员胡保林认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长江流域整体性保护不足,环境资源承载压力巨大,环境风险隐患多,污染事故多发高发,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严守生态红线,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制度。与会专家认为,要坚持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不动摇,建立共抓大保护体制机制;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体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纳入环评体系;改变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多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补偿标准低,可持续性不强的现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化实现机制,构建可持续市场化生态补偿制度。

        以主体功能区为抓手,促进空间有序保护与利用。陈雯认为,应遵循主体功能区布局,对开发和保护区域科学分工,构建合理城镇化空间格局、农业空间格局与生态空间格局。安徽大学教授杨仁发认为,应实施区域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与绿色发展。

    开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湖北“药方”

        湖北践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与会专家认为,近几年湖北在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成功探索,如系统谋划实施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双十工程”,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和新旧动能转换,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些做法不仅取得明显成效,也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

        推动区域合作与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是湖北短板。与会专家指出:应充分利用武汉科教研发优势,将其打造为国家级创新研发基地;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支持跨界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提升。

        学术研究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张忠家指出,要充分发挥长江高端智库对话优势,打造学术研究共同体,为促进长江流域各省市协调发展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治彦提出要建立长江经济带战略研究中心以实现学术资源共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对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作出研究探索,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刘国新聚焦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展开研究,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勇围绕长江经济带如何联动合作提出务实建议,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志萌就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等问题提出对策,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述明结合湖北“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来考量长江经济带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陶 吴晗晗 杨中艳,分别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要文摘报》编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