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受到的就业指导打几分?最想得到什么样的就业指导教育?喜欢什么样的教育形式?针对大学就业指导,记者采访了北京某高校学生刘欣、山西某高校学生王然、江苏某高校学生张丹萍,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就业指导课没发挥多大作用”
记者:如果10分是满分,你给自己受到的就业指导教育打几分?
刘欣:5分吧。我大一上过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课上会要求学生写职业规划,有日常作业和考试,也会有就业指导分析和个人简历制作指导,但就是交作业、批作业,教学模式也比较死板。对我来说,这门课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
王然:我也打5分。学校会组织一些就业讲座,但看不出有什么关联性和内在逻辑。虽说是让学生“各取所需”,但职业规划还是需要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方面比较匮乏。
“最想知道如何把专业学习、个人兴趣和职业选择紧密结合”
记者:最希望得到哪些就业指导?
刘欣:一是学会确定目标,包括从事什么行业、什么职业、目标岗位是什么、在几年之内达到等。二是要有能力训练,比如说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以及面试技巧、职场社交、职场礼仪等知识。三是要有交流平台,比如跟师兄师姐的微信群、沙龙等。四是求职信息服务,比如兼职、实习信息的推送等。
张丹萍:我最想知道如何把专业学习和个人兴趣、未来的职业选择结合起来。想学会认识自己,更想学会如何锁定目标,确定了之后又该怎么付诸努力,我觉得现在我这三块是脱节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什么系统规划。
希望得到贴心、可持续、深入的就业指导
记者: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就业指导形式?
王然:“老师讲学生听”太枯燥了。我听过有老师通过微信群请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给在校学生上的微课,通过手机就能实现,还能让我们结合专业需求了解国家战略布局、产业发展、技术前沿,还有学长学姐们的求职经历,特别有贴近性。
刘欣:普适性的问题可以通过讲座、课程去解决。我更希望有可持续、深入的跟踪解惑渠道,有专业老师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和帮助。
张丹萍:我想多一些“实战”模拟,而不仅仅是从书本到书本,从咨询室到教室。
(本报记者 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