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2014年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界“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提出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重要指示。
中央文史研究馆作为党和政府为团结和安排老年知识分子而设立的、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文史研究机构,组织馆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众多业界名流进行了热烈研讨。本刊于今日起,将刊登部分发言,聆听文艺工作者的心得体会、精彩阐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四个坚持”,意义重大。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文艺与社会科学涉猎的范围极广,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东西南北,虚实真幻,都可能成为文艺社科活动的对象与题材。但这一切对象与题材,都离不开今天的中国,现代的世界。我们不是为传统而传统,为开放而开放,不是舍本逐末,不是拷贝往昔,也不是照搬西方。我们要构建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实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本土化与人民化,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任务是继承弘扬祖宗,是汲取消化世界,更是缔造21世纪的中华文化振兴与中华文艺社科经典。我们的着眼点,是世界,是中国的今天与明天。与时代同步,就是强调当代性与创新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老子所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如孟子所说,“民为贵”“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的文艺与社科创造,只能从人民的命运,人民的好恶,人民的疾苦与人民的愿望出发,而不是从本本、从奖项、从个人名利出发。我们要以人民的利益与追求,人民的精神需要与面临的各种问题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回应与研究,应有的勾画与镌刻来衡量我们的文艺社科成果。我们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包含了提高与引领人民、优化世道人心、优化精神品质、优化益智审美,这样一个提高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全面素质的艰苦宏大的历史使命。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人民性与本土性。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这说明了我们的文艺社科事业的建设性与进步性,丰富性与深刻性,实践性与高端性,深厚积淀性与求新求变的创造性。我们的人民性不是市场导向,不是利润导向,不是民粹导向,不是迎合取巧,而是文化品质导向,思想与艺术导向,精神价值导向,智慧成果导向。这尤其体现了一种文艺社科事业上的务实精神,说一千道一万,人民需要的是精品,是真正精彩的,能够比肩中华历史高度与世界文化成果的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理论进展、历史回顾、发现发明,是能够经得起人民的检验与历史的淘洗的当代经典。精品,就是经典性与高峰性。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就是坚持文艺与社科的教化作用,提升作用,坚持明德、亲民、至善的一致性与递进性。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性与包容性。在文艺社科的作品中,我们对于社会现实的正视,不是停留在认识与臧否世界上,更是要推进到优化与改进世界上,不是停留在洞见与感叹生活上,更是要推进到生活与价值的靠拢上,推进到历史行为历史活动的价值驱动上。明德是现实,也是理想;是生活,也是愿望;明德引领是提纲絜领,也是日常践行。要明德引领,首先是文艺与社科工作者自身需要明德化,需要丰富与充实、发展、开拓塑造自身的高大上同时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世界。明德引领,就是教化性与理想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更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
(作者:王蒙,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