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评审工作完成,106项选题入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作品选题或可看作当代中国作家的“创作进行时”,从中能大略窥到他们的所思、所悟、所写。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寻找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是这些选题的鲜明特色。
1.描绘新时代新气象成为创作主流
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评审对反映现实生活,描绘新时代新气象,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的优秀选题给予了重点的关注。仅以长篇小说为例,据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介绍,在最终入选的44项长篇小说选题中,20项为现实题材作品,占长篇小说选题总数的近1/2。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评审工作特别设立了“讴歌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专项”,该专项获得资助的选题33项,约占推荐总数的1/3。
虽然作家申报的作品一般来说还未完成,只是写作计划、大纲和部分样稿,但仍能从中感受到作家的关注点触及时代的各个向度、整体风貌。关仁山的《雄安、雄安》呼应乡村振兴、雄安新区的国家战略,立足当下新农村、城市化、生态发展等时代命题。王强《最好的时代》拟全景展现1990年至2018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黄孝阳《人间值得》展现中国当下基层社会生活,呈现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奋斗史。
宏阔的时代背景成为许多选题的厚重底色。陈家桥《时代三部曲》以六安作为中国百年历史缩影,讲述战争历程、兴修水利工程和改革开放后的城乡巨变。凸凹《京西之南》记述京西人民开辟抗日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走合作化道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进程。万宁《现世安好》拟通过湘西农村几代人追求梦想的历程,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写下生动注脚。裴蓓《鲲鹏之志》以两代大学生经历为线索,串起70年时代变迁,题材跨越支边、知青、老三届、特区改革等。
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扶贫攻坚战成为多位作家关注的选题。杨恩智《普家河边》通过基层扶贫干部视角,江觉迟《雪莲花》从草原支教者视角,均抒写当下中国农村正经历的伟大变革,揭示脱贫攻坚中复杂的人性。卜谷《红脉——赣南134位开国将军故里扶贫70载》、季栋梁《西海固笔记》则以报告文学角度切入这一题材,丁一鹤的《大数据扶贫》更是另辟蹊径,角度独特。
2.青年作家创作引人瞩目
曾以“茶人三部曲”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王旭烽此次也出现在名单中:她申报的《望江南》续写“茶人故事”,把一代茶人的追求和梦想融进激荡的大时代中,呈现一个民族的心灵史。重点作品扶持工作一向注重对优秀作家的重要选题进行扶持,刘庆邦、何建明、杨少衡、黄亚洲、胡学文、石钟山、李春雷等多位知名作家的各类体裁的选题均入选。
而本次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首次设立的“青年创作与评论专项”也同样引人瞩目。据李朝全介绍,“青年创作与评论专项”是为了贯彻落实去年第八届全国青创会精神,加强对青年创作的扶持力度而设立的。该专项获得资助的选题18项,占总数的17%。路内、滕肖澜、石一枫、哲贵、黄孝阳、董夏青青、彭东明、次仁罗布、高满航、李傻傻、马笑泉、纪红建、张二棍、沈念、康凌、徐刚等青年作家和评论家申报的选题入选。
青年作家们从个人经验出发,讲述青年一代的成长,同时也是讲述时代的变迁。路内《雾行者》将时间设置在新世纪之交前后的十年时间,记述一群年轻人经过岁月洗礼,最终拨开心灵迷雾,融入一个时代的伟大与壮阔。贺贞喜《白鸽小学》通过现实和回忆交织的方式,讲述一群“80后”的童年故事。这群孩子成长经历虽各不相同,但都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青年作家们对时代的观察尤其带有新鲜的触角。日新月异的中国大都市、工业区、开发区,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成为他们展开故事的大背景。滕肖澜《心居》通过购置房产的一系列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伴随着上海经济发展,各个阶层人们的命运交织。李傻傻《虚荣广场》以三位主人公在广州的奋斗历程与情感生活为线索,书写当代城市青年的心灵成长之路,他们在理想的驱动下抵抗空虚,不断寻找生命的意义。石一枫《痴虫》描写互联网时代媒体人与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与独特心态,等等。
3.网络文学现实题材量质齐升
“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数量增多、质量提升,现实主义手法得到充实和拓展,作者眼界打开了,表现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这是对今年报上来的网络文学作品选题的强烈感受。”参与今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网络文学评审工作的北京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许苗苗说。
网络文学纳入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始于2010年。在今年的篇目中,8项网络文学作品均为现实题材。《大国航空》从一个试飞员角度,见证中国航空业发展;《旷世烟火》是一部浓缩的新中国浙南百姓的命运史和心灵史;《铁骨铮铮》借“重生”类型,以宁夏高铁建设为背景,塑造英雄人物。《匠心》借“穿越”手段,聚焦古建筑修复等传统文化保护话题。《孤军》以抗战为背景,书写烽火里不屈从的人们,写人世冷暖悲欢。《成浩宇的幸福生活》《山根》《致我们勇敢的年华》均是反映新时代下年轻人拼搏奋斗的现实题材作品,精准扶贫、土地流转、大学生村官、互联网创业等元素具有强烈时代气息。许苗苗认为这体现了一种可喜的变化:“以往玄幻题材大热吸引了大批网文作家,而近两年,《大江大河》等根据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受到广泛好评,给网文作家很多启示。”
鲜活的现实生活,也成为网文作家避免自我重复、重拾创作激情的内在动力。《致我们勇敢的年华》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的哥哥回乡创办养鸡生态园的实践,“哥哥跟我开玩笑,说不要老是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你应该来乡里住一段时间,写写我们新农村的新风貌。”于是,便有了这部写年轻人回乡创业的青春励志作品。“以往一说现实就是都市文、总裁文之类,而现在,作者眼界打开,可写的多了,现实题材有了更丰富的维度。”许苗苗说。
4.以重点扶持催生文学精品
2004年,中国作协启动文学创作重点作品扶持工程,实施15年来,资助扶持了1300多个重点创作选题,推出数百部受到读者欢迎和专家好评的优秀作品,被文学界誉为文学精品的摇篮和大型孵化器。
十几年来,一大批知名作家,包括许多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都积极参与这项创作工程。同时,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申报的选题也得到关注,被给予了重点扶持。每年都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成果丰硕。
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4—2017)的8部获奖文学图书中,胡学文的长篇小说《血梅花》,王鸿鹏、马娜的报告文学《中国机器人》两部作品为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占获奖图书的25%。
在2018年评选的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有3部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许晨的《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纪红建的《乡村国是》和宁肯的《北京:城与年》分别获得报告文学奖和散文杂文奖。
在2015—2018年的中国好书榜中,有近30部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入选,几乎占据入选文学图书的半壁江山。长篇小说有李佩甫的《平原客》、刘庆邦的《黑白男女》、关仁山的《日头》《金谷银山》、范稳的《重庆之眼》《吾血吾土》、陈彦的《主角》等,报告文学和散文有白描的《秘境:中国玉器市场见闻录》、肖复兴的《我们的老院》、马丽华的《青藏光芒》、徐剑的《大国重器》等,儿童文学有左昡《纸飞机》等。
据了解,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不仅为作家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资助,而且为作家在深入生活、采访创作、审稿编辑、发表出版和宣传推介等流程都提供了支持。近年来,平均每年为数十位作家深入生活牵线搭桥,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为约20部已完成的作品安排专家审读,或协助召开改稿会,提出修改意见;为10部经专家审读认为比较优秀的作品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宣传推介。这些都是为了使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成为一种长效机制,从而催生出更多精品力作。
(本报记者 付小悦 饶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