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5日 星期六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5日 03版)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如何提高我国的企业创新能力?怎样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的短板?如何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更多的“小巨人”企业?5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负责人杨咸武围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关情况进行了回应。

     

    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增强

     

        近年来,各部门、各地方围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王志军介绍,2011年以来,工信部会同财政部每年组织开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认定工作,以点带面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已经累计认定示范企业558家。

     

        另外,工信部还探索有利于激发企业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新型创新模式。比如,在人工智能方面,组织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选拔“领头羊”“先锋队”企业;在车联网方面,支持江苏省政府在无锡建设产业先导区,推动车联网城市级示范应用。科技部也会同有关部门在政策引导、平台建设、项目支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能力不断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杨咸武表示,企业是科技投入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又是企业当中的主要研发投入者。

     

        王志军指出,目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超过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超过四成企业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在专利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专利质量也在同步提升。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还存在研发投入不够、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激励企业创新的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王志军认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问题,关键是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王志军表示,今后将聚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等为突破口,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相结合,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及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强化国家战略引领,引导创新要素更多投向核心技术攻关,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王志军说,一方面,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支撑体系。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基础研究的前瞻部署,推动不同领域创新要素有效对接,引导技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面向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设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杨咸武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今后将完善和落实好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通过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培育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国家高新区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国家高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培育更多“小巨人”企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

     

        “中小企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王志军说,在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工信部将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小巨人”企业;开展“互联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行动,鼓励大企业及专业服务机构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云服务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上云。

     

        王志军表示,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一批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和安全功能体系。强化中小企业创新公共服务,培育优秀项目和团队,促进产融对接、项目孵化和落地服务,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和载体、场所支撑。

     

        “科技型中小企业绝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杨咸武说,今后要加强相关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科技型创新创业生态;同时,通过继续支持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措施,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